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灰色手術刀

    最常出現誤讀的文史常識最顯著的有兩個,一個是孔子,一個是三國。

    孔子之所以被誤讀是因為封建統治的需要,有意的對部分內容進行了閹割。導致其意義大變,現代好多人並沒有通讀過孔子,從流傳的句子裡面很容易誤解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孔孟之道,意在誤國。

    其實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就可以窺探出這和那個容易說誤國話的孔子是兩個人。就像父母在,不遠遊。好多人批判孔子,說他愚孝。其實這句話還有後一句,遊必有方。就是一定要出去,也要讓父母知道你去了那,幾時回。古代各方面不發達,一個遊,有時候就是一輩子。就算現代你出遠門不也要給父母隨時訊息,以便他們安心。還有那句著名的以德報怨,也成了批判孔子沒原則的原罪。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何以報德,加在一起,和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前後呼應,一下前後通透。

    所以作為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很多理論都是放之古今都適用的。我們需要的是從根源瞭解,而不是隨風而起,人云亦云。

    至於三國的誤讀,這個幾乎每個人都會。而且大部分人也知道是誤讀,但是還是會繼續誤讀。主要是一部三國演義太過偉大,他講了一個又一個或蕩氣迴腸,或鬥智鬥勇,或爭雄奪霸的故事。讓一個在躺在史書中的人有血有肉鮮活了起來。

    關雲長的出五關斬六將,現在看來地理上就不可能實現;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雖然只殺了顏良;單刀赴會直接是挪用了魯肅的功勞。如此種種,我們都耳熟能詳,但確確實實是誤讀。

    還有一個代表就是趙雲,現在挺雲派和不齒派人數都很多。挺雲派主要是三國演義把趙雲塑造的太過完美,確實容易得粉。還有一個依據就是裴松之寫的雲別傳。裴松之雖然寫出了四大名注之一的三國志注,但是這個雲別傳基本就是個人愛好思想的飛揚。他連當時趙雲幹啥時的心裡作用都寫出來了,這就不是寫史而是寫小說了。至於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應該是綜合了趙雲自己,陳到,文鴦三個人的戰績再加點美化形成的。所以也是相對於歷史的趙雲,那也是嚴重誤讀。

    雖然孔子和三國是往兩個方向誤讀,但都是誤讀。作為一個普通人,要了解還是要親自翻資料,去詢問。給文史一個真相,給自己一個清楚明白。

  • 2 # 煎餅狗子卷大蔥

    “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它出現在各種UC震驚體的新聞標題裡,與我們日日親切見面:《震驚!地鐵上某男公然對女子上下其手!》《憤怒!女孩獨自打車竟遭司機上下其手!》……

    久而久之,一見此詞,大家的腦海中就會生動地浮現出一隻摸上摸下的可惡鹹豬手。

    但尷尬的是,如果這個詞能開口說話,一定會滾地大哭,放聲嚎啕:“俺冤枉!俺不是那樣的流氓!”

    “上下其手”這個成語,其實並非此意。它出自《左傳》中的一則典故: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於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 ”

    翻譯一下,便是楚康王十五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鄭國戰敗,鄭國將領皇頡被楚國將領穿封戌俘虜。穿封戌榮立大功,自是開心。誰知一起出戰的楚王之弟——公子圍,竟然想冒認功勞,口口聲聲說皇頡是由他俘獲的。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吵不出結果,只好請太宰伯州犁來判斷是非。

    伯州犁說:“讓我問問俘虜吧。”於是就叫來皇頡站著,問他是被誰所俘虜。伯州犁高舉著手,畢恭畢敬地指著公子圉說:“這一位是王子圍,是我們國君尊貴的弟弟。”伯州犁又下垂著手,不屑一顧地指著穿封戍說:“這個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縣官。是誰俘虜了您?” 皇頡不是傻的,自然順水推舟說:“我遇上王子,打敗了。”穿封戌聽後大怒,想要暴打公子圍,也沒有追上。

    可見,此詞實為玩弄手法,顛倒是非的意思。所以,在看到《普京在美國大選中上下其手》的標題時,大家也不要震驚,以為普京大佬對川普展開了性騷擾……

  • 3 # 楊朱學派

    鄙人就說一說被誤讀的成語典故。

    一、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出自《列子》。原意是騙人的小伎倆。被我們誤讀為感情不專一。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原意是那坐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做攻玉的石頭。

    延伸意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卻被我們誤讀為,學習他人的優點,為己所用。

    此外,還有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成語,都被我們誤讀。

  • 4 # 筆下春風

    在這裡總結一下幾個常見的容易誤讀的小知識,也有大家也有聽說過,請大家指正!

    1、太監並不等於宦官

    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監”是兩個差別比較大的概念。“宦官”一詞至遲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太監”一詞,直到遼代才出現。戰國時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閹人,而後來的太監則必須是閹人。宦官“悉用閹人”是東漢以後的事情。而太監和宦官發生聯絡只是明朝的事情。以“太監”作為宮中閹人的通稱,是明清時代的事情。太監本是古代職官的名稱,晚至唐宋時期,朝廷中仍有太監官職的設定,所任者並非都是閹人。明代在宮廷中設定了由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設掌印太監,是宮廷中的上層宦官。此後,太監逐漸成為宮中閹人帶有尊敬色彩的通稱。因此,在大明王朝,太監是高階宦官,他們直接管理一般宦官。所以,在明朝,太監和宦官的關係可以這樣界定:太監必須是宦官,而宦官卻不都是太監。發展到了清朝,太監和宦官才成為同義語,才成為可以互用的兩個詞。

    2.為什麼“雞丁”前面冠“宮保”

    “宮保雞丁”的發明者丁寶楨,是清朝一位很有名的官員,他是咸豐三年進士,光緒二年任四川總督。據傳,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尤其喜歡吃辣。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時,自己創制了一種以雞丁、紅辣椒、花生米為主要原料的美味佳餚。這道美味本來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後來越傳越廣,盡人皆知。很多人知道是丁寶楨發明了這道菜,但是知道為什麼被冠以“宮保”的人就不多了。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咸豐皇帝以後,這些個虛銜多用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來命名,所以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資歷深、官位高,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於光緒十一年死在任上。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朝廷加封他為“太子太保”。因為丁寶楨的“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他發明的菜也由此得名“宮保雞丁”。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何為“宮保”,就把“宮保雞丁”寫成了“宮爆雞丁”或“宮煲雞丁”。

    3.“首當其衝”非首先,“首當其衝”原為“當其衝”

    出自《漢書·五行志下》:“鄭以小國攝乎晉、楚之間,重以強吳,鄭當其衝,不能修德,將鬥三國,以自危亡。”意思是說鄭國是個小國,身處晉、楚、吳三個大國之間,處境十分困難,一旦國與國之間有衝突,首先要遭殃的就是鄭國。需注意的是“衝”字。在現有所有的詞典中,編者都將這個“衝”解釋為“要衝”。可是,有一種說法卻認為,“衝”字不能作“要衝”講,應當理解作“戰車,攻敵、攻城的戰車”。因為“衝”字在古代還有一個義項:戰車。“衝”的作用是用來衝擊敵陣或撞擊敵人的城牆,類似於今天的坦克,在正面向敵陣推進,步兵可以躲在其後面,用它作為掩護,殺向敵人。而於對方來說,首先面對它的人,當然要面臨巨大的危險。這種說法,也有一點意思。

    4.無事不登三寶殿

    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之人。“三寶”所在之殿當然就是三寶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休息的“禪房”。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進出的都是佛門弟子,俗人不可隨意亂闖那麼,發生了什麼事善男信女們才應去三寶殿呢?按照規矩,初一、十五拜佛誦經當然要去;新年、節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戰爭、災荒、婚喪、生日、病痛……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儀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請僧人出廟,也必然要去;軀體康復、考試中舉、生兒育女因許願還願也要去寶殿……可見,無事的話,誰會去“三寶殿”騷擾呢?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事相求當然要登“三寶殿”的。遇到棘手的問題不好辦,找人託關係,請客送禮時笑著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實在是有點對不住佛門了。

    資源整理於網路,並參考知乎韋亞光先生答案,在此表示感謝。

    以上!

  • 5 # 岳家旗

    作為武聖的關羽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戰將實屬誤解?

    論個人戰力,關羽不及“人中呂布 馬中赤兔”(正史《三國志曹瞞傳》)的呂布;論統帥能力,關羽自高自傲,敗走麥城,丟失荊襄。故而關羽是三國第一戰將實屬誤解。由於武聖的品定標準並非是萬人敵,而是以忠、孝、義、兵、武為準則,尤其是得到官方的認可,民間的崇敬。關羽死後曹操加封關羽為荊王,直到晉代更成為勇將的名詞。從北宋以後皇帝開始追封關羽,明神宗正式以"聖"字封又繼續加封到清代,關羽故而成為了與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

  • 6 # 媽媽養的雞的味道

    所有的文史都容易讓人誤解,因為它們只是舉例,並無翻譯解析文中意思,都是讓人自己去領悟,一個例子百個人,就百種不同的譯意。相反許多例子只會教錯人,讓許多心術不正的人去模仿,去尋找那種感覺,正義的人解毒了是教育,是防範於未然,對於心術不正的人來說是中好奇,是種刺激,導致他們走錯了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影象處理演算法工程師需要哪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