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456514451

    1. “勸人大度”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死》

    2.“朋友交往”

    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魯迅雜文選》

    3. “教育”

    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4. “合群”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魯迅雜文精選》

    5.“名人效應”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哪一種學問或事業。

    ——《名人和名言》

    6. “批評家”

    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

    ——《對批評家的希望》

    7. “調和折中”

    華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8. “熊孩子”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隨感錄廿五》

    9. “路見不平”

    如果你遇見社會上有不平事,萬不可挺身而出,講公道話,否則,事情倒會移到你頭上來,甚至於會被指作反動分子的。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枉,被誣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萬不可挺身而出,去給他解釋或分辯,否則,你就會被人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路;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為她的情人;如果他較有名,那便是黨羽。——《世故三昧》

    10. “一夜暴富”

    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麼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11.“從來如此”

    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即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華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豔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妙不可言。——《隨感錄三十九》

    12.“感同身受”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小雜感》

    13. “中國青年”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14. 我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15.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6.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17.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18。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微醉為度,遞給人間,使飲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無知,也欲死,也欲生。

    19。目前的造物主,還是一個怯弱者。

    20.絕望正與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愛的起點。

    21.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22.他們倆將要擁抱,將要殺戮……路人們從四面奔來,密密層層地,如槐蠶爬上牆壁,如馬蟻要扛鯗頭。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從四面奔來,而且拚命地伸長頸子,要賞鑑這擁抱或殺戮。他們已經豫覺著事後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鮮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頁表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