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喜歡到風光秀美的鄉下度假,在田園風光中放鬆自我,其實古人也有同樣的喜好。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大詩人孟浩然曾經隱居鹿門山,在一個春天的早晨醒來時詩興大發,寫下了婦孺皆知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讀書累了,就到朋友的田莊串串門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
雖然家中薄有恆產,田園風光也無限美好,但是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人生更絢爛。孟浩然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
開元五年(717年),孟浩然遊洞庭湖,干謁被貶謫到荊州的開元名相張說,《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這首詩大多數人認為是寫給張九齡的,但是孟浩然入幕張九齡時已經及第無望,激情早已退卻,寫不出這麼氣勢磅礴的詩句了,這首詩血氣方剛,應該是剛出道時所寫。
當時唐玄宗在洛陽,孟浩然也到洛陽求仕,滯留三年沒有結果,就離開東都雲遊四方。開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間,孟浩然於維揚一帶結識李白。
雖然有張說、韓思復等人推薦,孟浩然還是沒有取得功名。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趕赴長安,準備第二年的科舉考試。
雖然唐朝科舉也是作詩,但是孟浩然可能不適應固定的格律落第了,這時他已經39歲。他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在一次詩會中“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
這期間他和張說交好,還結識了王維和張九齡,大家也想方設法向唐玄宗推薦他,於是有了“轉喉觸諱”的典故。
據傳他偶遇了唐玄宗,卻不合時宜獻上了《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玄宗聽了很不高興:“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命放歸襄陽。其實從這首詩的語境看應該是孟浩然晚年作品,仕途真被玄宗判了死刑,他後來也不會再次到長安求仕,這個故事應該是後人為了增加他的傳奇而編撰的。
孟浩然離開長安後,為了排解苦悶,曾一度漫遊江淮。夜宿桐廬江上時,懷念揚州舊友而作《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他與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擬薦孟浩然,孟浩然作詩婉言謝絕。他遊玩於江南的名山古剎,在江浙一帶會友作詩。《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朋友喝酒談詩,正在興頭上就不赴約了。別人提醒他他還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
孟浩然東遊越剡,途經江夏時再會李白於黃鶴樓,李白寫了一首詩給他送行,這就是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孟浩然致幕府,但不久就返回故居,在荊州一帶多所遊覽。第二年夏天,孟浩然患背疽,臥於襄陽,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此時的他年已半百一事無成,家資估計也接近耗盡。杜牧稱“千首詩輕萬戶侯”的詩壇第一公子張祜,唐代詩壇大咖中只有他和孟浩然沒有當過官,晚年潦倒回鄉曾經寫了一首自嘲詩,就是孟浩然此時的寫照。《感歸》:“行卻江南路幾千,歸來不把一文錢。鄉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拜訪訪孟浩然,兩人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的毒瘡本來醫治將愈,一高興縱情宴飲,食用大量魚鮮後突然發作,一代詩壇大家就此離世。
孟浩然一生沒有功名,但他至情至性結識很多朋友,李白、王維和杜甫都很敬仰他。他的詩歌和人品影響了同時代的李白杜甫,北宋蘇軾、黃庭堅也學習他的詩風,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也深受他的影響,楊萬里、陸游二人甚至一舉一動和動作神態也學孟浩然。孟浩然之後,襄陽出現了不少山水詩人,其中就有《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他們的山水詩,可以明顯地感到孟浩然的影響。
而對他的評價,還是張祜最到位,《題孟處士宅》:“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不管孟簡多麼官運亨通,但“襄陽”稱呼屬於孟浩然,而且只屬於孟浩然。
現代人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喜歡到風光秀美的鄉下度假,在田園風光中放鬆自我,其實古人也有同樣的喜好。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大詩人孟浩然曾經隱居鹿門山,在一個春天的早晨醒來時詩興大發,寫下了婦孺皆知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讀書累了,就到朋友的田莊串串門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
雖然家中薄有恆產,田園風光也無限美好,但是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人生更絢爛。孟浩然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
開元五年(717年),孟浩然遊洞庭湖,干謁被貶謫到荊州的開元名相張說,《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這首詩大多數人認為是寫給張九齡的,但是孟浩然入幕張九齡時已經及第無望,激情早已退卻,寫不出這麼氣勢磅礴的詩句了,這首詩血氣方剛,應該是剛出道時所寫。
當時唐玄宗在洛陽,孟浩然也到洛陽求仕,滯留三年沒有結果,就離開東都雲遊四方。開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間,孟浩然於維揚一帶結識李白。
雖然有張說、韓思復等人推薦,孟浩然還是沒有取得功名。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趕赴長安,準備第二年的科舉考試。
雖然唐朝科舉也是作詩,但是孟浩然可能不適應固定的格律落第了,這時他已經39歲。他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在一次詩會中“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
這期間他和張說交好,還結識了王維和張九齡,大家也想方設法向唐玄宗推薦他,於是有了“轉喉觸諱”的典故。
據傳他偶遇了唐玄宗,卻不合時宜獻上了《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玄宗聽了很不高興:“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命放歸襄陽。其實從這首詩的語境看應該是孟浩然晚年作品,仕途真被玄宗判了死刑,他後來也不會再次到長安求仕,這個故事應該是後人為了增加他的傳奇而編撰的。
孟浩然離開長安後,為了排解苦悶,曾一度漫遊江淮。夜宿桐廬江上時,懷念揚州舊友而作《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他與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擬薦孟浩然,孟浩然作詩婉言謝絕。他遊玩於江南的名山古剎,在江浙一帶會友作詩。《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朋友喝酒談詩,正在興頭上就不赴約了。別人提醒他他還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
孟浩然東遊越剡,途經江夏時再會李白於黃鶴樓,李白寫了一首詩給他送行,這就是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孟浩然致幕府,但不久就返回故居,在荊州一帶多所遊覽。第二年夏天,孟浩然患背疽,臥於襄陽,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此時的他年已半百一事無成,家資估計也接近耗盡。杜牧稱“千首詩輕萬戶侯”的詩壇第一公子張祜,唐代詩壇大咖中只有他和孟浩然沒有當過官,晚年潦倒回鄉曾經寫了一首自嘲詩,就是孟浩然此時的寫照。《感歸》:“行卻江南路幾千,歸來不把一文錢。鄉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拜訪訪孟浩然,兩人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的毒瘡本來醫治將愈,一高興縱情宴飲,食用大量魚鮮後突然發作,一代詩壇大家就此離世。
孟浩然一生沒有功名,但他至情至性結識很多朋友,李白、王維和杜甫都很敬仰他。他的詩歌和人品影響了同時代的李白杜甫,北宋蘇軾、黃庭堅也學習他的詩風,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也深受他的影響,楊萬里、陸游二人甚至一舉一動和動作神態也學孟浩然。孟浩然之後,襄陽出現了不少山水詩人,其中就有《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他們的山水詩,可以明顯地感到孟浩然的影響。
而對他的評價,還是張祜最到位,《題孟處士宅》:“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不管孟簡多麼官運亨通,但“襄陽”稱呼屬於孟浩然,而且只屬於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