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有這回事。眾所周知,周公是古代出名的聖人,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輔助哥哥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武王死時,成王年幼,周公作為叔父攝政。七年以後,成王長大了,周公還政給成王。相傳周公在攝政期間曾制禮作樂,古代很多典籍裡也有這方面的記載。
不過筆者以為中國古代禮樂的製作,從周公開始並出自周公一人之手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師的著作中沒有提及此事。我們說孔子、孟子包括荀子都距離周朝不甚久遠,但在他們的著作和言論中並有提到周公制禮作樂這樣的大事。大家都知道,孔子非常尊崇周公,按今語是周公的鐵桿粉絲,而《論語》二十篇,四百八十六章,“禮”字出現七十四次之多,竟沒有一處提及周公制禮作樂的事。荀子的專論《禮論)、《樂論)也未見提及。
二是夏、商兩代已經有了較完備的禮法。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意思是說夏代的禮,我能說出來,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作證;殷代的禮,我能說出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作證。這是他們的文(歷史檔案)獻(賢者)不夠的緣故。如果有足夠的檔案和賢者,我就可以引來作證了。這段話既說明孔子懂得夏、商兩代的禮,也說明夏、商兩代已經有了禮。出土的股墟卜辭也證明了殷代已有較完備的禮樂。因此,禮樂自周公始創是不可能的。
但是,周公對傳統的禮樂進行加工和改造,極大地發展了它,這確是事實,是沒有疑問的。孔子在《論語》裡曾說過這樣兩句話:“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意思是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的禮儀制度是以夏、商兩代的禮儀制度為根據,然後制定的,多麼豐富多彩呀!我主張周朝的。”
那麼,周公為何要對禮樂進行加工改造,又是如何加工改造並加以發展的?這個問題不在本文探討的範圍,有機會可另文贅述。
應該沒有這回事。眾所周知,周公是古代出名的聖人,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輔助哥哥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武王死時,成王年幼,周公作為叔父攝政。七年以後,成王長大了,周公還政給成王。相傳周公在攝政期間曾制禮作樂,古代很多典籍裡也有這方面的記載。
不過筆者以為中國古代禮樂的製作,從周公開始並出自周公一人之手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師的著作中沒有提及此事。我們說孔子、孟子包括荀子都距離周朝不甚久遠,但在他們的著作和言論中並有提到周公制禮作樂這樣的大事。大家都知道,孔子非常尊崇周公,按今語是周公的鐵桿粉絲,而《論語》二十篇,四百八十六章,“禮”字出現七十四次之多,竟沒有一處提及周公制禮作樂的事。荀子的專論《禮論)、《樂論)也未見提及。
二是夏、商兩代已經有了較完備的禮法。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意思是說夏代的禮,我能說出來,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作證;殷代的禮,我能說出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作證。這是他們的文(歷史檔案)獻(賢者)不夠的緣故。如果有足夠的檔案和賢者,我就可以引來作證了。這段話既說明孔子懂得夏、商兩代的禮,也說明夏、商兩代已經有了禮。出土的股墟卜辭也證明了殷代已有較完備的禮樂。因此,禮樂自周公始創是不可能的。
但是,周公對傳統的禮樂進行加工和改造,極大地發展了它,這確是事實,是沒有疑問的。孔子在《論語》裡曾說過這樣兩句話:“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意思是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的禮儀制度是以夏、商兩代的禮儀制度為根據,然後制定的,多麼豐富多彩呀!我主張周朝的。”
那麼,周公為何要對禮樂進行加工改造,又是如何加工改造並加以發展的?這個問題不在本文探討的範圍,有機會可另文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