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叫魚學習
-
2 # 燕南月
面對玻璃心的孩子,家長應該從容應對。
其實每一個孩子生活在社會中,他們都將面對很多的挑戰,挫折或者是失敗。在這樣的時候,很多孩子會成為玻璃心的孩子,他們易碎易損壞。
在這樣的時候,沒有任何辦法,只有愛才能讓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在這種時候,家長不能夠退卻,不能夠走開,不能夠放棄,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戰勝困難迎接挑戰。只有這樣孩子在一次次的與失敗與困難的抗爭中,他們才能變得堅強變得強大變得勇敢。
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美的教育。
-
3 # 成雲社初心
“玻璃心”一般是說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
我覺得說孩子“玻璃心”是不合適,“心”都是玻璃的,所謂石頭心,通常是心靈的防禦壁壘厚,而心本身還是玻璃的。
做為成人,一般都有厚厚的心理壁壘,也依然會有瞬間被某件事打動,淚奔的時候。
一個開放的心就是“玻璃心”,一顆封閉防備的心就是“石頭心”。
這兩種哪個更好呢?
玻璃心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麼不給接納他玻璃心的環境?
是讓孩子適宜成人的環境更正確?
還是成人給孩子適宜的環境更正確?
誰更該被照顧?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
4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現在的孩子都普遍缺乏挫折教育,所以就形成了玻璃心。面對這些玻璃心的孩子,不僅家長要小心翼翼,老師也變得小心翼翼,因為一個不小心,他就會用跳樓來威脅老師,甚至真的付諸實施。
所以面對玻璃心的孩子,家長僅靠小心翼翼來維持這種關係,顯然是下下策。上策當然是有效的進行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而不是小心翼翼的迎合孩子的玻璃心。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多的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讓孩子不斷的失敗,在失敗中提升抗挫折能力。殊不知,不斷的失敗,只會給孩子的自信心以沉重的打擊。其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比如孩子提出一個無理的要求,想買一臺蘋果電腦。很多的家長直接拒絕,這時孩子挫敗感是很嚴重的,甚至跟家長產生對抗的心理。
智慧的家長當然不會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而是引導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這個夢想和目標。比如平時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把自己不用的玩具可以透過各種途徑置換掉或者轉賣掉,可以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掙一點錢等等。透過這種方式,可以不斷的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孩子掌握真金錢的能力,還可能把孩子的潛力給逼出來,甚至一個不小心就創造了一個產業或奇蹟。即使孩子最終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東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極大的提升他的意志力和專注力。
所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其實只要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有非常多的機會和時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的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並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得到快速的成長。
-
5 # 大自然幼教玩具
針對孩子的“玻璃心”,我有如下建議:
首先找到孩子對於哪方面比較“玻璃心”,然後分析原因,找到原因後對對症下藥,在他在乎的事情上面幫他增加信心,這樣就能很好的改善“玻璃心”的情況啦!
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去積極面對他遇到的困難,就是無法獨自面對所以才需要家長的幫助。自己的孩子,要了解透徹是個很重要,也是很難的過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自身也需要同步學習,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
回覆列表
叫魚君想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這是很多家長的印象。
所說的脆弱,就是網路上所說的“玻璃心”,即是一種心理品質,源於內心不夠強大,或者說,是孩子承受挫折和責罰的能力太差。
在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家長竭盡全力地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和教育,但對情商、耐挫力等非智力因素卻沒有真正重視。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稍長大些後,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受不了、遇到點挫折就更不知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顆“玻璃心”。
玻璃心的孩子都有一個特徵:心理很脆弱、敏感,禁不住別人說他,因為過於敏感,而不能時常心情愉悅。
面對孩子的“玻璃心”,父母應該怎麼做?
對他說話時態度更要溫和
如果發現他有什麼毛病,也不必大聲訓斥。需知孩子還小,訓斥的道理他很可能聽不懂,從你外表的樣子,他害怕,就哭了。
父母適當放手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多去嘗試,每個孩子都有自由探索的天性,孩子在探索的時候免不了要犯錯誤,那麼作為父母要寬容孩子的這種探索思維,要有足夠的肚量和理解力。
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而不只是去糾正行為。很多父母只看到行為,覺得大喊大叫或者摔東西等行為不好,必須要糾正,而沒有看到這些行為背後的情緒,效果往往不好,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心頭好,
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父母最樸實的心願。
孩子有一顆玻璃般的心,承受能力過於脆弱,
肯定會讓父母擔心。
但只要我們好好的維護、保護和引導,
一定可以讓孩子成長得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