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
2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是因為氣泡!水中含有大量的我們肉眼看不清的小氣泡。用家用冰箱來製作冰塊時,因為是速凍,所以最上面層的水會先結冰。這樣就讓下面層水裡的氣泡沒辦法跑出去了,使得最終凍好的冰塊殘留了很多氣泡,看起來就不透明瞭。在這裡讓我們小小科普一下:水是從最上面先開始結冰的!水在4度的時候密度最大,它會向下沉。而低於4度的水會向上浮,最終低溫的水在最上面先結冰。
酒吧為了追求美觀,凍出來的冰塊一定要做到沒有雜質和氣泡,所以冰塊製作過程比較嚴格。在材料的選擇上,會選擇純淨水。為了保證凍出來的冰塊沒有氣泡,首先就要將水煮沸。原理嘛,是因為水裡有許多空氣,畢竟中學物理上就告訴我們空氣可溶於水。而將水煮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外面商店裡的冰塊為什麼是透明的呢?因為它們是在很慢的速度下結冰的。這樣水裡的氣泡有充足的時間脫離水。這就像北方寒冷的冬天屋簷下結的冰溜子一樣,慢慢結成的冰非常透明。怎麼在家裡也作出透明的冰塊呢?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把水煮沸,這樣水裡的氣泡絕大部分就跑出去了。等變成溫水之後再放入冰箱冰凍,就能得到透明冰塊了。
然後就是將水冷卻再倒入大容量器皿中,而不是倒入專門的小冰格中。因為如果倒入小冰格里製作,水結冰是從外到內的,那麼冰塊裡面就會留存很多空氣了,然後就會形成許多氣泡,怪不得自己凍出來冰塊的不好看了。而大塊的冰的話就算到時候有氣泡,那也只是存在於中間部分,只需凍好以後把這部分切割掉就好了。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1a20cf431adcbef7ad81320a3af2edda3cc9f23
冰是單晶,雪是多晶。單晶的透光性很好,透明。多晶由很多小的晶粒組成,也就是存在很多晶界,在晶界上光有折射也有反射。由於大量晶界的存在,光很難透射,幾乎被反射,就呈現白色。 通俗的講,冰中水分子團的排列比較有序,透光性好。雪中水分子團亂七八糟的排列,光不容易透過,反射得比較厲害,就呈白色了。 個重要的原因:再堅實的物質,如果從原子的內部去看,它其實是空蕩蕩的。因為在原子的內部,原子核和電子的體積加起來不到原子體積的1000000000分之一。況且,還沒有證據證明原子核和電子就不能被光子穿過!所以,透明才是正常的! 要想弄清楚這個複雜的問題首先得弄清楚下面這個問題:一些物質為什麼是不透明的? 對於不透明的物質,我們可以分為四大類: 1、由於自由電子的阻擋作用導致的不透明:這是金屬不透明的原因。 2、能吸收光線的物質導致的不透明:這類物質的分子的電子的激發能比較低,恰好在可見光範圍內,分子裡往往有苯環、苯醌、聯苯胺或其它共軛體系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降低電子的激發能,使電子容易發生躍遷而吸收光子的能量。這樣光線就被吸收了。 3、由於透明物質的結構被破壞而造成的不透明。如玻璃是透明的,而玻璃粉則是不透明的;冰是透明的,而冰被砸碎了就是不透明的了。如果一種物質它的結構特點不符合1、2,那它就是可以透過光線的,但如果它的結構裡有很多小空隙,那它就是白色。這就是白色物體不透明的原因。 4、 1、2、3原因混合的結果。現實中的許多物體的不透明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如果一種物質它的結構裡即沒有自由電子,又沒有容易激發的電子,物質的結構又很緊密,沒有許多孔隙等條件。那物質就可以透過光子,即是透明的。所以玻璃是透明的! 雪是白色的,這是構成雪花的無數冰晶所產生的反光造成的。由於冰對各種顏色的光的反射係數幾乎都是相同的,而反射光和入射光又是完全同質的,因此在白天,雪花就是白色的。然而,單獨的一塊冰晶又幾乎是透明的,這就顯得有些奇怪了……為了說明為什麼雪不是透明的,我們必須講講雪花的形成過程。 空氣非常寒冷時,雲霧中的水分就會凝集到各種各樣的微小的懸浮顆粒身邊。不過,這種凝集過程非常之緩慢,因此水分子不會快速聚集到一起,而是形成一些非常漂亮的、表面異常平滑的晶體。隨後,在風的作用之下,這些晶體在空中互相碰撞,並最終形成了絮狀的雪花。雖然一個晶體的表面因為反光弱而顯得透明,但多個晶體的反光則會使雪花幾乎變成“鏡子”。這一比喻並非誇張,要知道,剛降落的雪能夠反射95%的光線!正因為如此,剛下的雪才會顯得如此潔白,人們在戶外參加冬季運動的時候最好要戴上太陽鏡。 隨著時間的推移,冰晶體會逐漸變圓,其反光能力也隨之減弱。冬季過後的雪只能反射50%的光線,而春天的雪也不如幾個月前剛下的雪那樣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