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32649713065
-
2 # 誰暖冬季歲月清茶
影響雪線的因素是當地的緯度和山的高度。
基帶的確定還是看當地緯度對應的植物帶,如常綠闊葉林帶等。
垂直帶譜差不多就是找到基帶,然後對這自然帶譜填上面的就可以了。
倆側受降水,溫度,光照(陰陽坡)等。
-
3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雪線是指常年積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影響雪線分佈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區雪線的分佈高度起伏多變,主要取決於 氣候與地貌因素的綜合作用。大氣環境改變等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
1、 氣候上的氣溫與降水都與之有關係。
雪線的分佈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溫度高時雪線也高。由於地表氣溫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使雪線分佈高度的總趨勢也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2、 地貌因素對雪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山勢和坡向上。
從山勢上看,陡峻的山地,積雪易下滑,不利於積雪儲存,雪線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有利於積雪沉積,雪線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兩側,向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氣溫偏高,雪融化較快,雪線位置較高;背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氣溫偏低,雪線位置也較低。對於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偏高,而北坡和東坡的雪線位置較低。
3、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喜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但水分條件的影響超過了熱量條件的影響,因此,降水量豐富的喜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線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氣溫(低於0°C)情況下,南坡空氣易達到過飽和,形成降雪,形成 海洋性冰川,雪線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於西南季風的 背風坡,受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印度洋的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氣要達到過飽和,必須海拔升高,氣溫繼續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陸性冰川,雪線大多在6000米左右,個別地區達6200米。
4、雪線的升降變化還受大氣環境改變制約。
如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沙塵暴等因素均可對雪線高度產生影響。
特點:
1、高度從低緯向高緯地區降低,反映了氣溫的影響。在中國西部,從 青藏高原、 崑崙山往北到 天山、阿爾泰山,雪線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極地區,雪線降至海平面。
2、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雪線高度取決於年降水量的多少。在青藏高原,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為500~800毫米,雪線高5500~6000米; 阿爾卑斯山脈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雪線高度僅2700米左右。 祁連山東段的年降水量大於西段,雪線由東(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3、地形透過影響氣溫和降水而間接影響雪線高度。 北半球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線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坡的氣溫和年降水量相差極大,致使南坡雪線(4500米)比北坡雪線(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回覆列表
地球上各地區雪線的分佈高度起伏多變,主要取決於氣候與地貌因素的綜合作用。大氣環境改變等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1.氣候上的氣溫於降水都與之有關 ① 雪線的分佈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氣溫高時雪線也高。由於地表氣溫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② 降水量與雪線高度關係: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2.地貌因素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山勢和坡向上 ① 從山勢上看,陡峻的山地,積雪易下滑,不利於儲存,雪線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有利於積雪沉積,雪線偏低。 ②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兩側,向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氣溫偏高,雪融化較快,雪線位置較高;背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氣溫偏低,雪線位置也較低。 ③ 對於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偏高,而北坡和東坡的雪線位置較低。③ 阿爾卑斯山北坡為背陽坡,蒸發弱;北坡又是迎風坡,大西洋水汽在此產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較低,南坡雪線較高。 ④ 天山南坡為向陽坡,氣溫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線比北坡高。 4.雪線的升降變化比還受大氣環境改變的制約如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沙塵暴等因素均可對雪線高度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