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佬從理論方面講的都很棒了,我來教大家做個小實驗。
首先,找個廢舊的剃鬚刀或電動小車,把裡面的直流電機拆出來。
如果你中學物理學得不錯,就會明白這玩意兒其實也能當發電機用。
很簡單,找兩根銅線,一端兩個線頭接到玩具電動機的兩個輸入端上;此時如果銅線另一端接電池,它就是電動機;但如果另一端接1.5v的小燈泡或者led,擰電機主軸讓它旋轉起來,你就會發現小燈泡/led亮了——這時候它就是發電機。
現在把燈泡去掉,保持電路開路;然後像擰陀螺一樣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它會持續旋轉很長一段時間。
嗯,我們知道,這是因為電機主軸(轉子)有慣性,當摩檫力很小時,給它一個初速度,它就能持續旋轉很長時間。
現在,裝上燈泡,再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電機旋轉很少幾秒就會停下來。
這也很簡單:當電路閉合時,電機轉子的動能就變成了電路上的電能,供給燈泡發光。
這個過程消耗了電機轉子的動能,所以它的旋轉時間大幅縮短。
最後,拆掉燈泡,短接兩根銅線,再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主軸變得特別“沉”,擰起來特費力;而且手一離開就停下來了。
這是因為,短路電流太大、銅線迅速發熱,電機轉子的動能以極高的速度轉換成了銅線上的電熱能。
換句話說,當發電機帶動燈泡/銅線做功時,繞組中的電流產生的磁場會起到“阻滯”作用。
這個實驗證明,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電能的傳輸”和“直接齧合的齒輪”差別很小:當負荷增加時,就需要更大的力去旋轉發電機;而沒有負荷時,旋轉發電機主軸和旋轉一個自由的陀螺沒有區別,並不需要額外的力。
電磁場就好像你屁股底下的椅子一樣,實實在在的履行著“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換句話說,自然規律決定了,電網上不存在“沒用掉的電”。負荷高,發電機主軸就“沉”,就得額外用力;負荷低,發電機主軸就“輕”,就讓你有力無處使——從一開始,多餘的電就沒被髮出來。
當然,說“從一開始,多餘的電就沒被髮出來”也不大對。
我們都有過“本以為什麼什麼很重,結果用力一拿發現很輕,誑了個屁股蹾”之類的經驗。發電機也一樣:假設我們用摩托車發動機帶著它,當它帶著個大功率用電器時,我們不得不把油門擰到底,這才堪堪帶動;然後使用者突然一拔插銷,發電機負荷消失……於是摩托車發動機怒吼著,轉速瞬間飆過6000+,然後我們手忙腳亂鬆油門,責怪使用者不事先知會一聲……
嗯,開過手動擋汽車的也應該對這類場景記憶猶新。你上次掛空擋踩油門是什麼時候的事?
——當然,反過來的場景也有:比如你坡上起步掛了三檔,當然是一鬆離合器發動機就憋滅火了。
讓使用者事先知會不太現實。因此,發電站會實時監控發電機負載——具體點說是監控發電機轉速,從而儘快發現“電網負荷降低”這個問題並自動採取合適措施。
具體說,當負荷變大時,發電機轉速就會下降,此時就要增加能量供給,使得發電機轉速回到正確數值上;類似的,當負荷變小時,發電機轉速就會上升,此時就要降低能量供給,避免發電機轉速過高……
藉助這種“根據轉速實時調控的‘自動油門’”的幫助,就可以保證發電機旋轉頻率穩定了。
如此一來,發電機就可以看作“(交流)電壓源”,你完全可以像分析電池一樣分析它——你說當電池沒接用電器時,電路中“沒用掉”的電又去哪裡了?
各位大佬從理論方面講的都很棒了,我來教大家做個小實驗。
首先,找個廢舊的剃鬚刀或電動小車,把裡面的直流電機拆出來。
如果你中學物理學得不錯,就會明白這玩意兒其實也能當發電機用。
很簡單,找兩根銅線,一端兩個線頭接到玩具電動機的兩個輸入端上;此時如果銅線另一端接電池,它就是電動機;但如果另一端接1.5v的小燈泡或者led,擰電機主軸讓它旋轉起來,你就會發現小燈泡/led亮了——這時候它就是發電機。
現在把燈泡去掉,保持電路開路;然後像擰陀螺一樣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它會持續旋轉很長一段時間。
嗯,我們知道,這是因為電機主軸(轉子)有慣性,當摩檫力很小時,給它一個初速度,它就能持續旋轉很長時間。
現在,裝上燈泡,再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電機旋轉很少幾秒就會停下來。
這也很簡單:當電路閉合時,電機轉子的動能就變成了電路上的電能,供給燈泡發光。
這個過程消耗了電機轉子的動能,所以它的旋轉時間大幅縮短。
最後,拆掉燈泡,短接兩根銅線,再擰電機主軸。你會發現主軸變得特別“沉”,擰起來特費力;而且手一離開就停下來了。
這是因為,短路電流太大、銅線迅速發熱,電機轉子的動能以極高的速度轉換成了銅線上的電熱能。
換句話說,當發電機帶動燈泡/銅線做功時,繞組中的電流產生的磁場會起到“阻滯”作用。
現在的電動車大多有個“能量回收”功能,說白了就是利用電動機的這個效應給電池充電,從而把車子的動能重新變成電池裡的化學能(車子動能帶動車輪-車輪帶動輪內電動機-電動機此時起發電機作用-發出的電充回電瓶;這個過程中,設計師同時還利用了發電機的“電磁阻滯效應”幫使用者剎車:這就是你輕捏電動車剎車時實際發生的事情。當然,急剎還是得靠閘皮)。這個實驗證明,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電能的傳輸”和“直接齧合的齒輪”差別很小:當負荷增加時,就需要更大的力去旋轉發電機;而沒有負荷時,旋轉發電機主軸和旋轉一個自由的陀螺沒有區別,並不需要額外的力。
電磁場就好像你屁股底下的椅子一樣,實實在在的履行著“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換句話說,自然規律決定了,電網上不存在“沒用掉的電”。負荷高,發電機主軸就“沉”,就得額外用力;負荷低,發電機主軸就“輕”,就讓你有力無處使——從一開始,多餘的電就沒被髮出來。
當然,說“從一開始,多餘的電就沒被髮出來”也不大對。
我們都有過“本以為什麼什麼很重,結果用力一拿發現很輕,誑了個屁股蹾”之類的經驗。發電機也一樣:假設我們用摩托車發動機帶著它,當它帶著個大功率用電器時,我們不得不把油門擰到底,這才堪堪帶動;然後使用者突然一拔插銷,發電機負荷消失……於是摩托車發動機怒吼著,轉速瞬間飆過6000+,然後我們手忙腳亂鬆油門,責怪使用者不事先知會一聲……
如果你熟悉發電機原理,就知道相同磁場強度下,導體切割磁力線的速率決定了它兩端的電壓差……如果你做過“玩具電動機發電帶動小燈泡”的實驗,就會發現電機轉速越快燈泡越亮,轉速慢了燈泡燈絲就只會微微發紅……換句話說,當用電器突然減少時,由於供給發電機的能量過剩,導致其轉速增加,最終落到其它用電器上的電壓是有所增加的。如果沒有自動功率控制機構,那麼其它用電器就得在過壓狀態下工作,這是很危險的。也就是說,“多餘的供能”一方面變成了發電機轉子的動能,另一方面提高了輸出電壓,使得線路上的其它用電器(如果存在的話)超負荷工作。嗯,開過手動擋汽車的也應該對這類場景記憶猶新。你上次掛空擋踩油門是什麼時候的事?
——當然,反過來的場景也有:比如你坡上起步掛了三檔,當然是一鬆離合器發動機就憋滅火了。
讓使用者事先知會不太現實。因此,發電站會實時監控發電機負載——具體點說是監控發電機轉速,從而儘快發現“電網負荷降低”這個問題並自動採取合適措施。
具體說,當負荷變大時,發電機轉速就會下降,此時就要增加能量供給,使得發電機轉速回到正確數值上;類似的,當負荷變小時,發電機轉速就會上升,此時就要降低能量供給,避免發電機轉速過高……
藉助這種“根據轉速實時調控的‘自動油門’”的幫助,就可以保證發電機旋轉頻率穩定了。
如此一來,發電機就可以看作“(交流)電壓源”,你完全可以像分析電池一樣分析它——你說當電池沒接用電器時,電路中“沒用掉”的電又去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