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星和你聊
-
2 # 滿天鑫s
不是特別優秀的孩子,選擇清華北大那也沒什麼必要,有多大能力就上多大能力的學校最現實,如果但是初三,高三的媽媽們要抓孩子的學習,爸爸為輔助,家裡的人也需要起到一些作用,一句老話說的特別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算現在90後的這一代都為人父母,舍什麼不能捨教育。學校的老師要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不能只管好學生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就放一邊不管。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你鼓勵他,他就越上進,你天天批評他,他的態度就越來越消極,確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又不比別人少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海裡閃過兩個念頭,到底是父母不能輸,還是孩子不能輸?這個疑問我們留著到最後再回答。
題主的問題,我大概會劃分為兩個事情:一是選擇學校,二是輸在起跑線。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下孩子選擇學校的問題。首當其衝的第一個焦點就是,我們的孩紙為什麼要選擇學校?是什麼促使我們去選擇,這個原因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現在都普及了義務教育(這裡只探討普遍情況),意味著在適學年齡,我們的孩紙都可以上學的,都會有一所學校可以就讀的對吧,那麼疑問來了,既然我們要選擇學校,那就是說原來的不合適或者不喜歡,需要選擇別的學校,基本是這個邏輯思維吧。
那麼讓我們另做選擇的原因是什麼,首要的就是學校不適合我們的孩子是吧,那麼是什麼什麼不合適,除了離家遠之類的理由,我認為始終還是師資力量的問題,說直白些就是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未來學習突圍而出的教師水平的高於低。在這裡插一句,我們這個時候已經有“輸”的概念,只不過這時候是覺得A學校在師資力量上“輸”給了B學校,還不涉及孩子層面。而造成師資力量的不平衡,我個人認為問題還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出現了問題。舉個簡單例子,兩所新建的學校,規模什麼的都一樣,其他硬體我們也假設一致,但一家在市中心,一家在郊外,在招聘教師資源時,就已經開始有對比,教師會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去往哪所學校任教(這裡不探討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市區的學校或許因為交通方面,相關配套完善等等,能吸引更多優秀教師任教,資源開始往一邊集中,教師水平的提高,自然能夠提高教學水平,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嚴格來說算是第一個問題的延伸原因,但為了更好分析,我選擇剝離出來說。那就是學校之間經常存在評比,這種評比往往會影響教育資源的分配,社會資源的分配,說直白些就是越有名的學校越有名或者集中越多的資源。理論上我們的教育部門應該講求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分配對吧,但實際上操作起來很難,首先無法強制性分配教師資源,畢竟現在都是自由競聘任教,其次個別學校名校效應一定程度上又能提振當地社會的發展,比如會刺激相關教育產業的發展,相關配套設施資源的集聚,這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
我粗略分析了兩個造成我們要選擇學校的原因,當然實際上遠遠不止,因為篇幅問題在這裡不做詳述。上述兩個原因造成我們開始有一個害怕孩子起跑就“輸”了的心理,而學校就是那條起跑線。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下“有沒有必要”的問題,我會分兩個假設主體去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個是孩子的父母,前者和後者的結果截然不同。
如果是基於孩子的角度考慮,我會說是沒必要。在孩子的思考中,並沒有覺得學校之間的差別,他們沒有更多的認知,或許就只有喜歡上學跟不喜歡上學兩種,而沒有喜歡上這所學校,不喜歡上那所學校的情況(這裡不考慮校園問題),即便有,相信也是父母灌輸給他們的認知,比如讀那所學校你可以認識很多家裡環境不錯的同學,你畢業以後可以很大機會讀什麼更好的學校等等等等,在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並且能夠脫離父母而真正自己思考事情的以前,相信父母都是最大的軍師。
而在父母的角度看,選擇學校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首先就好像標題所說的,自己的孩子說不定就從一開始領先其他孩子,不用輸在起跑線上。但我會說,這都是父母自己不想輸,而並不是口上說的不希望孩子輸,因為如果覺得有必要,說明父母沒有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著想,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讓父母享受身邊人的讚譽,比如你家XX能讀XX學校真幸福,真羨慕你啊等等,這是父母的虛榮心,如果說這是為了孩子好,我個人覺得是在幫綁架孩子,因為孩子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的選擇,父母的任何決策都是綁架孩子的意願,用自己是在關心孩子的理由綁架了孩子按自己意願去做的機會,當然了,如果孩子還處於沒有很清晰的自主意識,並不能自己獨立自主發表自己的意願,要不說明孩子還小,不該太早背上成人施加的期盼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