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蟬》唐代: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2、《蟬》的釋義: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 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 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我官職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藉以自警,我也舉家操守象你高潔不佞。
3、《蟬》的創作意象: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果只落得生活困頓,他曾向令狐綯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在這首古詩這裡,蟬已經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
4、《蟬》的作者評價:李商隱是唐代詠物詩的大家,他的詠物詩大多託物寓慨。這首詩表面寫蟬,實際上是寫自己。紀昀說:“前四句寫蟬即自寓,後四句自寫,仍歸到蟬。隱顯分合,章法可玩。”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瞭然。“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後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足見其感情的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
1、《蟬》唐代: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2、《蟬》的釋義: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 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 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我官職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藉以自警,我也舉家操守象你高潔不佞。
3、《蟬》的創作意象: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果只落得生活困頓,他曾向令狐綯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在這首古詩這裡,蟬已經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
4、《蟬》的作者評價:李商隱是唐代詠物詩的大家,他的詠物詩大多託物寓慨。這首詩表面寫蟬,實際上是寫自己。紀昀說:“前四句寫蟬即自寓,後四句自寫,仍歸到蟬。隱顯分合,章法可玩。”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瞭然。“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後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足見其感情的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