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這種說法主要來自於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多次打出漂亮的戰術反擊和戰術進攻,戰術能力確實出色,但他不斷向希特勒要求增兵北非,忘記了希特勒最初只是讓他穩住北非戰局的叮囑,這是不顧德軍以東線為重心而不是以北非為重心的戰略缺陷。而且隆美爾不重視後勤,沒有拿下馬耳他,結果後勤補給線一直被馬耳他嚴重干擾。再有就是隆美爾在諾曼底戰役時沒有判斷出盟軍的正確登陸地點。
不過,這種說法對於隆美爾過於苛責了。德軍是很講求出身的,軍官團成員要麼是日耳曼軍事貴族世家,要麼是參謀部系統,而隆美爾既非軍事世家,又非參謀部系統,他是中產階級出身,是從步兵一步步擢升起來的,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同樣是小人物出身的希特勒青睞才得以平步青雲,因此隆美爾並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戰略才能培養,對於戰略層面的問題很少思考。不過,像隆美爾這樣精於戰術、拙於戰略的將領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大多數將領皆是如此,很少有戰略眼光出眾的,就是在德軍內部,也就曼施坦因的戰略眼光高超。
隆美爾也不是不顧大局,穩住北非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義大利軍隊頂不住,自己的三個德國師不夠用,隆美爾不要求增兵怎麼完成任務。他最初是不注意後勤,但很快就意識到後勤的重要性。對於馬耳他,隆美爾不是不想攻佔,而是有心無力。至於諾曼底的誤判,隆美爾所負的責任不大,換誰也未必能比隆美爾幹得多好,整個德軍總參謀部又有幾個判斷對了呢。(S)
謝謝邀請。這種說法主要來自於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多次打出漂亮的戰術反擊和戰術進攻,戰術能力確實出色,但他不斷向希特勒要求增兵北非,忘記了希特勒最初只是讓他穩住北非戰局的叮囑,這是不顧德軍以東線為重心而不是以北非為重心的戰略缺陷。而且隆美爾不重視後勤,沒有拿下馬耳他,結果後勤補給線一直被馬耳他嚴重干擾。再有就是隆美爾在諾曼底戰役時沒有判斷出盟軍的正確登陸地點。
不過,這種說法對於隆美爾過於苛責了。德軍是很講求出身的,軍官團成員要麼是日耳曼軍事貴族世家,要麼是參謀部系統,而隆美爾既非軍事世家,又非參謀部系統,他是中產階級出身,是從步兵一步步擢升起來的,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同樣是小人物出身的希特勒青睞才得以平步青雲,因此隆美爾並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戰略才能培養,對於戰略層面的問題很少思考。不過,像隆美爾這樣精於戰術、拙於戰略的將領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大多數將領皆是如此,很少有戰略眼光出眾的,就是在德軍內部,也就曼施坦因的戰略眼光高超。
隆美爾也不是不顧大局,穩住北非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義大利軍隊頂不住,自己的三個德國師不夠用,隆美爾不要求增兵怎麼完成任務。他最初是不注意後勤,但很快就意識到後勤的重要性。對於馬耳他,隆美爾不是不想攻佔,而是有心無力。至於諾曼底的誤判,隆美爾所負的責任不大,換誰也未必能比隆美爾幹得多好,整個德軍總參謀部又有幾個判斷對了呢。(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