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科狀元說教育
-
2 # 四元文學教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想來先談一下什麼是教育。
中國古代智者認為教育就是把他們培養成社會需要的理想人才。
西方一些學者認為,教育是讓他成為更他優秀的自己的行為。
我個人比較贊同第二種觀點,第一個觀點往往是父母在主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成為人才,或許放棄自我,以一種偏激的方式活著,或著做出偏激的行為。總體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父母與其綁架他的意志,還不如幫他成為他想成為的人更為讓他開心。我們知道,任何父母都渴望孩子成龍成鳳,可是孩子之間是有差別的,無法用統一的標準衡量。
回到題目,怎樣防止他尋短見。這裡面暗含的觀點是,父母是主導者,父母要讓孩子屈服於自己,還要接受自己的意志。我覺得做父母的不妨和藹一些,放鬆一些,也看開一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他性情舒暢了,還哪裡來的短見去尋!
這裡講的不是放棄教育,基本的教育還是要有的。
這個題目最重要的一點,是教育的時候怎麼講究方法:
1.父母管好自己的嘴,能少說不多說
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風雨,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風波。所以,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彎路,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走直線,少受苦。首先說這個理想是好的。可是孩子們呢?哪裡來的那麼多閱歷,哪裡知道為人的不易。在對於周圍一切理想化的表象下,他的第一直覺,你說的錯的,所以基於價值判斷,他不認同你肯定不會聽你的。而作為父母則會不厭其煩的說個不停,希望孩子認同。結果說的越多,孩子越反抗越叛逆。
所以,父母要想管好孩子第一步,要管好自己的嘴。特別是對於有傷孩子自尊的話語少說。只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就好了。
2.父母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帶著情緒跟孩子交流
我知道這很難,父母都有自己的難處,甚至情緒崩潰,再碰上個不聽話的孩子,那情緒泥沙俱下,孩子肯定更叛逆,更不會聽父母的。
父母有情緒了怎麼辦,畢竟父母也是人,也需要發洩,而你最不該選擇的發洩物件就是孩子。怎麼辦呢?終止與孩子的交流,自己呆在一個安靜的地方1個小時,翻翻書,聽聽音樂,沒有情緒了再跟孩子交流。
3.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全身心接納他
接納孩子並傾聽他的心聲在家庭教育裡最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孩子從小聽父母的。孩子慢慢地長大,自主意識變強,想要獨立。這時候父母的意志和孩子的意志容易出現碰撞,孩子則容易出現叛逆,不聽父母的。父母則把責任全都歸咎於孩子,這其實是不公平的。這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慢慢脫離父母的過程。父母盼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也在忍受著孩子跟自己的距離一點點變遠。
所以,要全身心接受孩子的變化,他是你的孩子,他在長大,你們的距離變遠了,但他始終是你的孩子。
當孩子開始叛逆,發脾氣時,這說明他很苦惱,他的情緒需要疏通,這時家長不妨耐心聽他講述完,在做出判斷。而不是以暴力制止暴力,這樣就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出現無法溝通的情況。所以,家長不妨耐下心來聽完,理解一下孩子,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完再來溝通。
4.關於溝通方式
父母在平時怎麼跟孩子溝通呢?用什麼語氣呢?用什麼語句呢?
我瞭解到大多數父母會用:“你必須······”,“你不能······”,“不可以······”等命令句式。
要想有良好的溝通,不妨換一種句式:“你可不可以······”,“你能不能······”,“你會不會······”,“在······,你如何選擇”等詢問式。
我覺得是用這種方式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不會有情緒。
5.獎懲要合理,凡事要公平
在給孩子定規矩時,一定要設立合理的獎懲制度,不能一味的物質,也不能只罰不獎,這樣做孩子們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父母和孩子交流與溝通,一定要公平,不能有我說的就是對的,我就是真理的想法,否則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我們不是完美的父母,我們不是神,所以要接納孩子們對我們的看法。
6.設立家庭文化,或者說家風
這是屬於品質教育的方面,也是最難的方面。
請問父母們,你的家庭文化是什麼?你的家風是什麼?
如果沒有家庭文化,那麼請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共同建立家庭文化,良好的家庭文化才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品質。
回覆列表
引導思想為主,不要強加家長意願,孩子只要三觀正,就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行為,才能釋放孩子的天性,有更多發散性思維,這樣的他童年生活會過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