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故事,蕭峰的自殺作為故事的結尾和最後的高潮,明顯是金大俠一早就定好的。一個以眾生皆苦為悲劇主題的小說,結尾肯定就是一出大悲劇。但蕭峰真的像金庸寫的那樣必須自殺呢,面對如此兩難境地,蕭峰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蕭峰自殺的理由,書外的理由多於書裡的。講道理,雁門關不是蕭峰人生的最低潮,反而是最高潮,這個英雄做到了極致。以前更糟糕的情況都過去了,想死也根本不急著這一時。他蕭峰自殺,好像只是因為大遼皇帝的一句話: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何許人也,堂堂大好男兒竟被說成賣國求榮之輩,而且自己還無法反駁。所以只能選擇自殺。真的就是這樣嗎?
其實,書寫到這裡,金庸已經沒有辦法給蕭峰安排一個更合理的結局了:身為遼人,大遼已經沒有容身之地,堂堂男子漢也不可能低頭認錯;迴歸宋土,一個遼人,還是當年的高官,回去重新當他的丐幫幫主?還是真的走上高官進爵之路?這不是賣主求榮嗎?投奔西夏、大理?堂堂蕭峰,武功蓋世,靠自己兄弟養著混生活?跟小姨子隱居山林?蕭峰一輩子就愛阿朱一個,不是毀了之前的專情?
金庸把蕭峰寫得太完美,以至於堵死了所有的去路,不管怎麼寫都會有損蕭峰形象,於是乾脆大筆一揮當場寫死,讓蕭峰的人生定格在完美的最高點上。金庸書裡最主流的結局就是功成名就隱居山林,但都是跟女主角圓圓滿滿才行,而阿朱死太早,蕭峰又專情不願意跟小姨子好。要不把蕭峰寫死,就只能在這裡把阿朱寫活了。
生無可戀 ,欲求無門。其實蕭峰最想的,是在丐幫開開心心的和低袋弟子喝烈酒,吃狗肉。在被揭露身世之時,他的人生已經沒有了追求和目標。這時候是阿朱站了出來,給了他下一個目標:追尋帶頭大哥,為父母報仇。同時也給了他人生的追求:“塞外牛羊”。阿朱離世後“塞外牛羊”沒有了。少林寺一役,為父母報仇的目標也算完成了。
大願已了的蕭峰,人生已再無追求,也再無樂趣。看看書裡,這之後的蕭峰,還有那股豪氣干雲的氣概麼?哀莫大於心死。無所恨,無所愛,無所依,無所歸。人生至此,真的是“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了。蕭峰一生英雄蓋世,豪氣縱橫,當時幾無敵手,就算是與之為敵者,也要挑大拇指,讚一句“好漢子!真英雄!”但縱然如此,那又如何?他的一生牽掛:“胡漢之別,人鬼殊途”。任你多高的武功,多強的手段,也是於事無補,徒增煩悶而已。人生至此,與其窩窩囊囊的活一輩子,真不如死個豪氣沖天。
蕭峰一生悲苦,胸中積鬱了太多憤懣不平;蕭峰一生孤獨,親人盡亡,親手打死了摯愛之人,萬種悲苦無人訴說;蕭峰是頂天立地的熱血男兒,絕不會苟且偷生、絕不會隨波逐流,生命在他眼中並不重要,失去了親人、失去了阿朱、失去了信念、失去了人生目標的蕭峰選擇這一條路,是必然、是解脫。
因為孤獨,因為人生沒有了方向,也沒有了眷戀。聚賢莊一戰之後,蕭峰已然和中原武林徹底決裂,昔日的丐幫兄弟,死在自己手上。喬氏夫婦死後,蕭峰沒有了家。阿朱死後,他的人生再無眷戀,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就是找到大惡人。少室山一役,所有的謎團解開,那個殺了他養父母,殺了他恩師的大惡人,居然是他的親生父親!他的仇恨,成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遼國做南院大王,好不容易在同族中找到的歸屬感,卻因為阻止遼宋之戰,得而復失。雁門關一戰之後,他已然已經是一個無父無母無家無國之人了!
蕭峰這個人物是武俠小說以來,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但是,英雄有個致命弱點,英雄氣短。蕭峰是個什麼人物?一出場就北蕭峰、南慕容,人緣好,三觀正。但是從杏子林就開始走下坡路,餘下的人生逃不過一個“嗔”字。『天龍八部』的章節名: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他不是在發怒就是再發怒的路上,這也是他悲劇得導火索。被子里老爹牽著鼻子走,成了殺人兇手。然後和昔日兄弟摔杯斷交血戰聚賢莊,再到後來秒了自己愛人,然後是自己親爹出家不再見他。甚至到最後,契丹人和漢人都容不下他,“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他的死一面是為了和平,另一面就是生無可戀。
蕭峰不死,江湖道義,民族恩怨只會一次一次纏上他,總會有一些選擇難以兩全;他不死,宋人憤懣,契丹人尋仇;他不死,再無佳人相伴,陪他吃盡千般煎熬,熬盡萬般苦楚。其實,他也可以不死的,找座深山從此再不理世事,青燈古佛半生罷了。但是,他是蕭峰啊。
所以說,天龍八部的結局,蕭峰必須死,沒有更好的結局,因為他是蕭峰,別無選擇。
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故事,蕭峰的自殺作為故事的結尾和最後的高潮,明顯是金大俠一早就定好的。一個以眾生皆苦為悲劇主題的小說,結尾肯定就是一出大悲劇。但蕭峰真的像金庸寫的那樣必須自殺呢,面對如此兩難境地,蕭峰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蕭峰自殺的理由,書外的理由多於書裡的。講道理,雁門關不是蕭峰人生的最低潮,反而是最高潮,這個英雄做到了極致。以前更糟糕的情況都過去了,想死也根本不急著這一時。他蕭峰自殺,好像只是因為大遼皇帝的一句話: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何許人也,堂堂大好男兒竟被說成賣國求榮之輩,而且自己還無法反駁。所以只能選擇自殺。真的就是這樣嗎?
其實,書寫到這裡,金庸已經沒有辦法給蕭峰安排一個更合理的結局了:身為遼人,大遼已經沒有容身之地,堂堂男子漢也不可能低頭認錯;迴歸宋土,一個遼人,還是當年的高官,回去重新當他的丐幫幫主?還是真的走上高官進爵之路?這不是賣主求榮嗎?投奔西夏、大理?堂堂蕭峰,武功蓋世,靠自己兄弟養著混生活?跟小姨子隱居山林?蕭峰一輩子就愛阿朱一個,不是毀了之前的專情?
金庸把蕭峰寫得太完美,以至於堵死了所有的去路,不管怎麼寫都會有損蕭峰形象,於是乾脆大筆一揮當場寫死,讓蕭峰的人生定格在完美的最高點上。金庸書裡最主流的結局就是功成名就隱居山林,但都是跟女主角圓圓滿滿才行,而阿朱死太早,蕭峰又專情不願意跟小姨子好。要不把蕭峰寫死,就只能在這裡把阿朱寫活了。
生無可戀 ,欲求無門。其實蕭峰最想的,是在丐幫開開心心的和低袋弟子喝烈酒,吃狗肉。在被揭露身世之時,他的人生已經沒有了追求和目標。這時候是阿朱站了出來,給了他下一個目標:追尋帶頭大哥,為父母報仇。同時也給了他人生的追求:“塞外牛羊”。阿朱離世後“塞外牛羊”沒有了。少林寺一役,為父母報仇的目標也算完成了。
大願已了的蕭峰,人生已再無追求,也再無樂趣。看看書裡,這之後的蕭峰,還有那股豪氣干雲的氣概麼?哀莫大於心死。無所恨,無所愛,無所依,無所歸。人生至此,真的是“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了。蕭峰一生英雄蓋世,豪氣縱橫,當時幾無敵手,就算是與之為敵者,也要挑大拇指,讚一句“好漢子!真英雄!”但縱然如此,那又如何?他的一生牽掛:“胡漢之別,人鬼殊途”。任你多高的武功,多強的手段,也是於事無補,徒增煩悶而已。人生至此,與其窩窩囊囊的活一輩子,真不如死個豪氣沖天。
蕭峰一生悲苦,胸中積鬱了太多憤懣不平;蕭峰一生孤獨,親人盡亡,親手打死了摯愛之人,萬種悲苦無人訴說;蕭峰是頂天立地的熱血男兒,絕不會苟且偷生、絕不會隨波逐流,生命在他眼中並不重要,失去了親人、失去了阿朱、失去了信念、失去了人生目標的蕭峰選擇這一條路,是必然、是解脫。
因為孤獨,因為人生沒有了方向,也沒有了眷戀。聚賢莊一戰之後,蕭峰已然和中原武林徹底決裂,昔日的丐幫兄弟,死在自己手上。喬氏夫婦死後,蕭峰沒有了家。阿朱死後,他的人生再無眷戀,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就是找到大惡人。少室山一役,所有的謎團解開,那個殺了他養父母,殺了他恩師的大惡人,居然是他的親生父親!他的仇恨,成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遼國做南院大王,好不容易在同族中找到的歸屬感,卻因為阻止遼宋之戰,得而復失。雁門關一戰之後,他已然已經是一個無父無母無家無國之人了!
蕭峰這個人物是武俠小說以來,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但是,英雄有個致命弱點,英雄氣短。蕭峰是個什麼人物?一出場就北蕭峰、南慕容,人緣好,三觀正。但是從杏子林就開始走下坡路,餘下的人生逃不過一個“嗔”字。『天龍八部』的章節名: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他不是在發怒就是再發怒的路上,這也是他悲劇得導火索。被子里老爹牽著鼻子走,成了殺人兇手。然後和昔日兄弟摔杯斷交血戰聚賢莊,再到後來秒了自己愛人,然後是自己親爹出家不再見他。甚至到最後,契丹人和漢人都容不下他,“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他的死一面是為了和平,另一面就是生無可戀。
蕭峰不死,江湖道義,民族恩怨只會一次一次纏上他,總會有一些選擇難以兩全;他不死,宋人憤懣,契丹人尋仇;他不死,再無佳人相伴,陪他吃盡千般煎熬,熬盡萬般苦楚。其實,他也可以不死的,找座深山從此再不理世事,青燈古佛半生罷了。但是,他是蕭峰啊。
所以說,天龍八部的結局,蕭峰必須死,沒有更好的結局,因為他是蕭峰,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