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圍脖少年
-
2 # 夏有涼風61
當然,有時候科學的成功也有運氣的成份,但科學的成就,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期積聚的進展阻力,靠偶爾的靈光才會是恍然的運氣。
-
3 # 諸艾文
要說運氣,運氣好的化學家可還真有幾個。
導電塑膠的發明。塑膠不導電,這可以說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常識了。手機、電腦裡的電路板,上面電路的載體,這個“板”,就是塑膠做的。但是,做出來不導電的塑膠容易,做出來導電的塑膠可就難了。而導電塑膠的發明,運氣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當年,在日本化學家白川英樹的實驗室,來了一位訪問學生,來做聚乙炔相關的研究。他在日本做研究,很難受,因為要跟一幫日本人用英文交流。日本人的英文,嘖嘖嘖,聽過的都懂得,那叫一個爛,實在難聽懂。於是乎,老師交給他的任務,他聽錯了。做實驗的時候,把一種叫“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的催化劑,多加了1000倍。做出來的產物,已然面目全非。但是白川英樹覺得,他的實驗還可以再搶救一下。他取出樣品,進把這塊“帶有金屬光澤的塑膠”拿去做了一下下摻雜:摻了微量的碘進去,結果這塊塑膠的導電性激增,一下子變成了一塊導體!
這就是之後名震一時的導電塑膠最早被髮明的軼事。白川英樹也因為他在導電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工作,也為後來OLED顯示器、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劃時代的發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氯蔗糖的發明說起來,這個故事和上一個一樣,也和英文有關。說,有一個英國的化學家,手下有一個印度學生叫範德尼斯。印度學生的英文嘛,咖哩味重,聽過的也都懂。有一天,這個印度學生做完了實驗,給老闆彙報工作。老闆很滿意,就對她說:“well, now go and test it”,意思是,好,你現在去把樣品送去做測試吧!這個印度學生呢,就好死不死,把“test it”做測試,聽成了:“taste it”,去嘗一嘗......那時已經是1970年代,老前輩化學家舍勒胡亂嘗各種化合物結果早死的悲劇已經寫進教科書,這個印度學生心裡是震驚的,嘗還是不嘗,這是個問題啊!最後,他決定莽一波,嚐了一口,然後在筆記裡寫下:嗯,甜的。
他驚呆了,他老闆也驚呆了。他們就這樣,在震驚中發明了三氯蔗糖,這一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甜味劑。
另外,還有好多類似的甜味劑,也都是“意外嚐出來的”。
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在做完實驗後,沒洗乾淨手,結果晚上吃飯特別的甜。他就跑回實驗室,把實驗用到的化學品一個一個挨著舔一口,然後發明了糖精
麥克爾·斯維達,一邊抽菸一邊做實驗。調整反應的時候,放下煙,調整完再拿起來,發現煙特別甜。於是他嚐了嚐他的產物,然後發明了甜味素。
詹姆斯·施萊特在做藥物合成的時候,無意間舔到手指,發現好甜!然後仔細檢視反應,發現了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甜味劑--阿斯巴甜。0度可樂就是用的這個。
處處有意外,天天有驚喜,這就是化學啊~
回覆列表
為什麼科學發現是依靠運氣的?其實沒有任何科學發現是依靠科學家的運氣。首先,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愛迪生髮明電燈,因為人類的慾望和好奇心驅使人類向前進步。愛迪生在實驗了很多種材料之後,最終選擇了鎢絲,來做為燈發光的主材料。
透過電能轉化為光能,將光明帶給人類,如果說愛迪生是靠運氣,那麼這個運氣可能來的有些晚。燈泡的發明不僅僅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同時也開始有了新的功能,包括汽車、裝飾等等。
轉眼百年過去,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清華大學前生命科學學院長施一公教授,他在結構生物學中取得的科研成果,為人類醫學和疾病研究帶來了新的希望。
正是他們團隊成員和教授的不斷努力,加上一丁點兒的運氣成分。才取得了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功和進步。
還有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技術。比如試管嬰兒,1988年3月10日上午8:56。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了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張麗珠也被我們親切的稱為“試管嬰兒之母”。
而轉眼數十年過去,他的學生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也在試管嬰兒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新的進步和成果,她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湯富酬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髮育中的一系列基因變化事件,為人類理解人類早期發育和人類起源,提供了科學基礎。
那麼,所以說科學發現可能離不開運氣,但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不斷付出和努力,才會有如此眾多的科學發現,才能推動我們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