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來現實

    這反映了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的真實心理狀態,對腳下的這方土地,他們愛的深沉,“多樣味道不如鹽,千樣行業不如田”,對普通人來說,土地是人們賴以為生的本錢;對一個國家來說,那也是國家的“國本”,值得為之傾力一戰。

    老人口中說的:“莊稼錢萬萬年,生意錢六十年,衙役錢順手傳,昧心錢人要完”這句話,代表著在老百姓心目中各行各業的地位。農業大於工商,工商大於賤民,賤民大於罪犯。

    “莊稼錢萬萬年”,土地是永久產權的,一輩子辛辛苦苦置辦下的土地,可以傳到兒孫輩的手上,不管是盛世亂世,子孫後輩都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在自家的土地上,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有穩定的收穫,可以保證一家人的用度,這份錢拿在手裡,花著心裡也踏實。

    “生意錢六十年”,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也是古代一個人的正常壽限,泛指個人的一輩子。意思是說,靠做生意賺來的錢,可保一輩子無憂,但如果不置辦耕田,用以保值乃至增值,到了子孫後代成長起來時,很難說會出現什麼情況。

    “衙役錢順手傳”,衙役在明清時代社會地位極低,與娼妓、奴僕、戲子同屬於賤民一類,這種職業往往具有很大遺傳性,孩子接大人的班,子孫後代階級固化,長大想參加科考都不被允許。他們賺來的錢往往“一蓬煙”也似,說沒就沒了,來得快,去得更快,非常不穩定。

    “昧心錢人要完”,昧心錢,坑蒙拐騙偷,要不乾脆就是明火執仗的搶劫,這種昧著良心得來的錢財是以觸犯法律為代價,即便是僥倖暫時逃脫過法律的制裁,但“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從長遠來看,是很難得到一個好下場的。

    當一個年代出現“莊稼錢年年完,生意錢年年賺,衙役錢最保險,昧心錢賺的歡”的相反現象時,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 2 # 正義令主

    莊稼錢萬萬年,意思是自已用血汗努力所得,知道來之不易而不亂花。

    生意錢六十年是指下一代接手後如無前人德能則轉眼成空。六十年約為兩代人。

    味心錢,人玩完是指坑騙等手段得來之財必受天遣,自古貪而致富者有之,貪而富久者無!富而久,必居德智,方可子孫相傳!

  • 3 # 老農民說事

    為什麼老人說“莊稼錢萬萬年,生意錢六十年,衙役錢順手傳,昧心錢人要完”?

    這句話實際上反映的是四種身份獲取財富手段的持續時間長短,也反映了古代對於這四種身份人的不同態度。中國古代的社會階層排序是“士、農、工、商、三教九流”,重視農業要抬高農業的地位,抑制商業發展要貶低商業作用,其它三教九流則更不值一提,這更像一個職業鄙視的鏈條,但是這個鏈條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佔有話語霸權的。下面我談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莊稼錢萬萬年”,農民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很受歡迎的職業,因為當時國家搞的是重視農業發展,所以對農民的社會地位從輿論方面給的很高,但實際怎樣大家都應該清楚。土地是一種固定資產,而且還能持續產生財富,自己種完、傳給兒子、兒子傳給所以,就這樣綿延不絕,只要血脈不斷,那地就可以持續種植下去,持續產生財富。“生意錢六十年”就像我們開篇講的一樣,商業在古代是受到限制的,即使在古代有很多商戶豪強過著富足的生活,從文化上來講也要告訴普通農民,商人的錢只能花六十年,而他們的地可以種一萬年。但實際上肯定不是這樣的,商人透過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獲取了政治方面的支援,甚至有些人直接成為官員,比如人們常說的“紅頂商人”,頭上戴著頂戴花翎,可卻有兩個身份。“衙役錢順手傳”衙役在古代就相當於現代的公務員,是法律的直接執行者,其也是與普通民眾打交道最多的人。這個時候,文化就需要去粉飾這個角色,告訴普通人衙役的錢,不屬於他們,他們只是把錢財交到了其他人手裡。在古代的貪官汙吏很多的,怎麼可能在自己離開衙役這個職業之前,不給自己足夠的一些錢財。“昧心錢人要完”這個的確沒什麼可以解釋的,三教九流之輩,在社會上最不起眼的角色。如果拿了昧心錢,心裡就會慌張,慌張之下不免露出馬腳,導致其所有錢財的流失。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堂堂正正,該自己拿的就拿,不該動的一分也不要動,要知道一句話,伸手必被抓,等待你的可能就會是一輩子懺悔。從古代的民俗諺語中,我們看到了古代統治者為了統治人的一系列良苦用心。事實證明,他們都是很成功的演員,成功愚昧了中國百姓幾千年,而且至今仍有影響。不管怎樣,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事,都會成功的,職業只是我們身份的一個代名詞而已,並不是全部。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最後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