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以來挖墳掘墓都是重罪,盜墓賊之所以拼著一死也要盜墓,主要是為了墓中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拼著性命搏一下富貴,是盜墓賊的動力。

    秦始皇陵之所以被惦記,是因為恢宏的氣勢讓人浮想聯翩,更重要的是數不勝數的無數奇珍異寶。而當年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也是所獲珍寶無數。

    迴歸正題,說說諸葛亮的墓。

    我們都知道位於漢中市勉縣武侯墓是諸葛亮的陵墓,這是源於《三國志》的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但是《三國志》卻沒有記載諸葛亮墓的具體地址,只有兩句簡單的記載“因山為墳,冢足容棺”。墓地規模也不大,能容下棺材即可。

    所以諸葛亮究竟埋在哪裡並無人知曉,只知道按照遺命葬於定軍山。

    還有一點原因也很重要,墓中並無陪葬品,還是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斂以時服,不須器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諸葛亮墓中只有平日所穿的衣服,並無其他陪葬品,這也就註定無法吸引盜墓者的注意力。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最終埋葬之地就更神秘了,諸葛亮死後,按照生前遺命,由四個壯漢抬著棺材一路向南走,直到“槓斷繩爛”即使其葬身之所。

    但是四個抬棺之人中途偷偷割斷繩索,後來被識破,四個抬棺之人因此被殺,諸葛亮究竟埋葬在哪裡就再無人所知了。

  • 2 # 潘不安講究史

    在古代盜墓不光是殺頭的死罪,更被認為極度缺陰德,不是窮兇極惡或是走投無路,是沒人願意幹這種事情的。換言之,對於盜墓賊來說只有值不值得盜,沒有敢不敢盜。

    所以諸葛亮的墓為什麼沒被盜就很好理解:

    第一、諸葛亮在《自表後主》中寫道“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而實際情況的確也如所寫一樣,諸葛亮為官清廉,死後也並沒有什麼陪葬品,那麼盜墓賊又有什麼可挖的呢?

    古往今來盜墓賊皆是求財,墓主人如果生前顯貴,死後陪葬甚多,即使是天王老子,被人知道後也是照盜不誤。

    第二、諸葛亮死後不設封土,具體埋葬位置無人知曉,現在的諸葛亮墓是後人起的衣冠冢,自然也沒辦法盜了。

    第三、諸葛亮死後蜀國百姓紛紛設廟祭祀,現在諸葛亮墓的地方就建有供奉廟宇,歷朝歷代香火鼎盛,人流不斷,去那裡盜墓,和跑到派出所收保護費沒什麼區別。

    第四、歷來除了民間私盜,“官盜”也不少,但是“官盜”不是為了籌集軍資就是為仇為名。前面說過諸葛亮墓裡沒有值錢的東西,另一方面諸葛亮從古至今是歷代讀書人的偶像楷模,也是歷代君王標榜的“純臣”。

    去挖諸葛亮的墓,無疑會得罪全天下讀書人,和給自己挖墳沒區別。有傳說說劉伯溫曾經不服想去挖諸葛亮的墓,其實是無稽之談,侮辱劉伯溫的智商。想想朱熹、王陽明會跑去挖孔子的墓嗎?

    另外,說到傳說,經過歷代文人演義,關於諸葛亮誕生出無數匪夷所思的傳說,其中一些無疑也為諸葛亮墓提供了無形的保護。

    傳說一、諸葛亮死前留遺言,讓四個士卒扛著他的棺材不停走,直到槓裂繩斷處就將他埋了,但是士卒走的又餓又累,槓也沒裂繩也沒斷。大家一合計這走到什麼時候是頭啊,反正沒人直到,就地就給埋了,然後回去向劉禪報告。劉禪一聽,不對啊,怎麼這麼快就槓裂繩斷了?於是對四人嚴刑拷打,四人經受不住,於是招供。劉禪便以欺君之罪將四人處斬,此後就再也沒人諸葛亮埋在哪了。

    傳說二、諸葛亮、劉伯溫兩人一直被後人相提並論,傳說劉伯溫對此很不服氣,認為諸葛亮不如自己。於是覺得找到諸葛亮的墓,並把它挖掉,其實也是一種鬥法,看看誰跟厲害。結果劉伯溫找到諸葛亮的墓後,剛挖沒多久就看到一個石碑,上面刻著“只有伯溫到”,看到後自愧不如。

    還有兩則曾偶爾看到的民間傳說,現在也找不到具體出處了。

    一個是,諸葛亮知道後人會盜自己的墓,於是在墓裡裝了很大一塊磁石,盜墓賊拿著鐵鍬還沒開挖,就全被吸住拿不下來,至此無人再敢盜墓了。

    另一個是,曾有盜墓賊挖開諸葛亮的墓,結果裡面燈火通明,有一人出來迎接他,並請他喝茶,交談詢問一些事情之後,又將他重新送出,臨行送了一條白玉腰帶給他。盜墓賊出來後發現墓完好無損,而盤在腰間的玉帶竟然變成了一條白蛇,頓時大驚失色,從此再也不敢盜墓。這件事也就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再也沒有盜墓賊敢打諸葛亮墓的注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觀音蓮怎麼了,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