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園 祺樂 融融
-
2 # 五帝三皇神聖事
首先我們來確認一下“好人”和“聖母”的含義。
“好人”粗略分為三個含義。
第一:品行端正,行為善良的人。
第二:身體健康的人。
第三:有和事佬,和稀泥的意思。
這裡毫無疑問是取第一種解釋。
聖母則也粗略分為三種含義。
第一:天主教徒稱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第二:舊時迷信的人稱呼某些傳說中的女神,有時也會有具體的實在的人物。比如女巫,神婆。
第三:君主時代對皇太后的尊稱,比如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大哉! 太祖 之功、 太宗 之德、 神宗 之志,而聖母成之。”
這裡好像都不符合問題語境中“聖母”的意思,可見“聖母”一詞更多的是指網路用語。
不過也並非毫無收穫,至少我們知道了“聖母”和“上帝”一樣,在基督教尚未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有了諸多含義。倒是基督教大行其道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潛意識裡,把這兩個詞當著特定名詞。不得不說有喧賓奪主的嫌疑。
作為無神論者表示“呵呵一下”。
小弟不才,結合各種語境,諸多事蹟,以及“好人”的定義,來解釋一下網路用語中“聖母”的含義。有不當之處煩請各位指正。
既然是兩個相對的詞,那麼“好人”的含義有必要深入解析一下。“品行端正,行為善良的人” 這個解釋中有諸多的定義和要求。“
品行”從屬道德規範。而道德又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併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比如《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可以道德是一種保障社會次序,維護眾人利益,從而約定成俗的社會契約。可見道德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代相適宜,是有彈性有張力的。
所以大家不要用現在的要求去為難古人,也不要用古人的要求來為難今人。
“端正”和“行為”比較好解釋,不歪不斜不偏離要求,正直無邪,這就是端正。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表活動,這就是行為舉止。
“善良”是指 純真溫厚不懷惡意,常有憐憫之心,是一種發自肺腑,不摻雜個人利害的高貴品德。無怪雨果說“善良是世間罕見的珍珠,善良的人更優於偉人。”
綜上解析,“好人”的定義就清晰了。“不偏離道德準則,不侵害他人利益,有憐憫之心純真溫厚,發自肺腑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的人。”
MD突然發現好人的要求未免太高,貌似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不妨降低一下要求 “不侵害他人和公眾的利益,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他人服務。”這應該就算是好人了。嗯,是一種利他的行為。
接下來說說“聖母”的含義。在各種事件中,“聖母”又被稱為“聖母婊”,與“綠茶婊”一樣在“婊界”異軍突起。毫無疑問這兩個詞都是貶義詞。再者聖母的“聖”字非同尋常,有高高在上,凌駕他人的語義。
綜合各種事件不難看出,“聖母”們通常把自己的三觀當成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為此不惜無視他人的利益,不聞非同的聲音。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他人身上,從而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自以為從此功德無量,人格得以昇華。比如無視自然規則的各種“動物放生”、強行闖入高速公路,引發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的攔狗事件。
如此看來“好人”與“聖母”的分別就非常明顯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是社會動物,也是利益動物。把不同的利益放在不同的位置,成就了不同的人。
好人把他人的利益置於自己之上,“聖母”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他人之上。一種是利他,一種是利己,這就是他們本質的分別。
-
3 # 手機使用者97540008694
好人自已做好事,聖母呼籲別人做好事,搞道德綁架。
好人做好事,對社會有益。聖母表達善良,讓別人付代價。
比如馬三立心疼臭蟲的生命,捉住了放別人身上。
如果姚晨鼓吹收納恐怖主義難民,只看到中東兒童的屍體,看不到被恐襲屠戮的漢族兒童
我記得,一本小說中,主角救了一個小女孩(主角實力很高,很輕鬆就救了人,主角知道自己沒有生命危險才救人的)。結果書評區一堆人罵主角聖母。現實中,一些人揭露違背道德與法律的事(具體的事例你們應該知道),就被人罵多管閒事。難道現在做一點好事就成了聖母?就要被人罵?
回覆列表
人類在超速進步,網路更是無處不在。網路已矇蔽部分人眼睛,盲目跟進,誤導部分人,使人混亂不清。對有需要幫助的人或事行駛幫忙,行駛正義的人應好人,聖母只一味的行駛愛和善,不針對特定的事和人。所以聖母為中性詞。而現在的人都跟風為主,主觀為次,網路不正確引導,會害人的,小事害已,大事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