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石一聲

    如果有“最偷懶企劃”的話,陳奕迅這一張我會毫不猶豫地給提名,《C"mon in~》是一句要引領歌迷來聽陳奕迅新專輯的口號,說是專輯裡什麼曲風都有,可是這樣的口號換給別人,或者換給陳奕迅的任一張過往專輯,都成立……

    還不如把“葛大為與易家揚二位詞人各自創作一半詞作”作為概念來提煉更好——當然陳奕迅在2002年《The Line-Up》中,和林夕、黃偉文也這樣玩過粵語大碟。

    《C"mon in~》在作詞方面玩“雙生”概念,三年前的國語專輯《rise & shine》則是在製作人(火星電臺+林俊杰)方面玩概念,以內容相比的話,《C"mon in~》實在是優質太多了。

    可能陳奕迅也覺得自己上一張拿到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不夠實至名歸,所以這一張卯足了勁來使得自己表現更好?

    上一張的問題出在林俊杰part太匠氣,火星電臺part則又太水土不服,尤其陳奕迅的人聲與電氣搖滾的交織,聽起來像是兩張皮,毫無融合感(我們也可以甩鍋給後期的混音問題)。

    索性,陳奕迅這次找來香港音樂人Jerald做全碟的監製,不僅Eason與Jerald同為Made in Hong Kong的相似氣場對上了,連選歌的旋律都優質了不少。

    同樣出色的,還有前面提到的作詞人“雙生”操盤法。表面上看,葛大為包辦快歌、易家揚包辦慢歌,是全然不同的節奏領域,但內裡暗含的線索,則是陳奕迅#人到中年#的一些日常瑣碎,首首都貼合到了這個中年大叔的人物形象。

    《海膽》裡“忘了三十幾 / 雄性激素早就抵消不了深夜的孤寂”、《披風》中“多平凡的人也一樣 / 很需要夢”、《放》中“日復一日 / 讓相似新聞洗版 / 被生活制約 / 還不如流浪漢”……等等文字,真的只有陳奕迅這樣讓生活一邊繼續前進、一邊還回看來時路的人生狀態,才有著合理的詮釋理由,小鮮肉們唱不出那韻味,也不具備說服力。

    不過,可能是礙於專輯在國內各個平臺上需要付費下載的原因,目前數字音樂銷售量已經超過30萬張,但還是阻擋了很多有可能被傳播開的受眾,大家只有花錢才聽得到,民間的叫好聲也就弱了一些。

    三石認為陳奕迅這一張是他近十年來表現最好的國語專輯,所以把他歸為2017的“最佳男歌手”;但這一張遠遠超越了“歌手”的範疇,Eason能玩、能唱、能實驗,又絲毫聽不出吃力的狀態,他這次真正詮釋了“音樂藝術家”的角色。

    輕盈地演唱,一點狗血也不撒,快歌動感,慢歌依然催人熱淚。《誰來剪月光》就是三石在2017迴圈播放最多的中文單曲。

  • 2 # 李嫑嫑

    我想,這可能也是陳奕迅與其團隊力求在華語流行樂壇樹立的一種偶像力量與偶像榜樣,用勤奮的態度去認真面對音樂,面對這份工作,懈怠就會落後,天王偶像也應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兒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