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一向對“童話”有著某種執拗的誤解,覺得就是哄小孩子的,簡單、好玩就行。他們對“孩子”亦缺乏信任,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只要聽話就好了。
但“童話大王”鄭淵潔顯然不在此列。
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鄭淵潔都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啟蒙者,因為他寫的童話,很多都是“少兒不宜”的。他把對這個世界的感慨委婉地塞在童話裡。他始終致力於用童話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並非童話。
比如被很多人視為童年陰影的動畫片《魔方大廈》,表面上描繪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不用做任何努力的完美世界。結果卻是人人肥胖如豬,減肥廣告鋪天蓋地……
然而,鄭淵潔雖然寫出了大量優秀的童話作品,卻只有寥寥幾部被改編為動畫片。
由鄭淵潔童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魔方大廈》
由鄭淵潔童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舒克和貝塔》
好在去年,鄭淵潔的童話第一次被拍成了影視作品。
短片《馴兔記》雖然只有24分鐘,卻在豆瓣拿到了8.1的高分,這在中國產作品中實屬罕見。
一部兒童短片之所以評分如此之高,或許跟鄭淵潔在片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首先,他鼓勵孩子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敢於懷疑大人的權威。
上世紀90年代,活潑調皮的主人公皮皮魯和妹妹魯西西、好友梁思剛升入小學,一段看似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就此展開。
第一堂課上,班主任許老師給孩子們立下規矩,“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這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
面對老師提出的“一隻皮球掉進一個深坑裡該怎麼辦”的問題。班長李小曼給出了“標準答案”,往深坑裡倒水,讓球飄起來。老師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而當皮皮魯被抓包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是反問坑有多深。在得知坑很深後,便提出“讓爸爸再買一個球”的解決方案。他的理由很充足,如果是個很深的坑,我們這麼大的孩子去撿球會不會不安全,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
有理有據!一個剛入校的小學生,能有這般獨立思考能力可以說相當優秀了。
尤其在面對班主任“老師不對反而你對是吧”的質問時,皮皮魯“誰正確誰對”的回答,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敢於懷疑權威”案例。
其次,該片諷刺了中國式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寧願隨大流將孩子塑造成乖巧聽話的“好孩子”,而不願去呵護孩子獨特的寶貴品質。
在皮皮魯與老師據理力爭之時,同學李小曼站出來,告訴皮皮魯要聽老師的話。 013
說完這番話後,她變成了兔子,並獲得了校長的表彰,因為她溫柔、順從、從不調皮搗蛋。
在大會上,班主任立志不負重託,力爭打造全校第一個“全兔班”。
於是,“變兔”在班裡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好孩子”,妹妹魯西西也成功蛻變。
本來皮皮魯的父親還在質疑學校的教學理念:好好的孩子,為什麼要變兔子。但在家長會被班主任點名批評後,也倒戈“變兔陣營”。
為了被表揚,孩子必須變兔子。
夫妻倆為此很是努力,把皮皮魯的房間刷成紅色好讓他儘快變成紅眼睛;每天只給皮皮魯吃蘿蔔青菜,好讓他順利成為兔子……
但有思考和鑑別能力的皮皮魯始終“冥頑不化”。
最後,該片揭露了每個人必經的殘酷成長軌跡,被逼著學會偽裝,從此成為不會笑的大人。
發誓不要變兔子的皮皮魯在校園裡看到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小女孩,她是班主任的女兒,不能走路,也沒什麼朋友。
小女孩說,為了能讓皮皮魯順利變兔子,媽媽每天都很忙,連覺都睡不好,也沒時間給自己講故事。
善良的皮皮魯答應小女孩,以後天天讓媽媽陪她。
於是,不妥協於老師和家長認可的皮皮魯,因為同情小姑娘的孤單,戴上了兔子頭套,學會了偽裝。
父母笑了,老師樂了,只有皮皮魯臉上,再也不見了那抹透著靈氣和聰慧的調皮的笑容。
很辛辣諷刺的黑童話有沒有?
影片結尾處,鄭淵潔慈祥地告訴皮皮魯,這只是一個童話。而當驚醒的皮皮魯一位一切著呢只是一個夢時,血紅的牆壁和牆角的兔子頭套卻映入眼簾。
標準的恐怖片結尾,還有什麼比噩夢成真更恐怖呢!
然而,最恐怖的地方在於,當我們把片中的小朋友換成如今的自己,把片中的學校換成自己所在的公司、社會,這個故事依然完美的嚴絲合縫。
你,準備好做一隻兔子了麼?還是早就已經戴上了兔子頭套?
大人們一向對“童話”有著某種執拗的誤解,覺得就是哄小孩子的,簡單、好玩就行。他們對“孩子”亦缺乏信任,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只要聽話就好了。
但“童話大王”鄭淵潔顯然不在此列。
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鄭淵潔都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啟蒙者,因為他寫的童話,很多都是“少兒不宜”的。他把對這個世界的感慨委婉地塞在童話裡。他始終致力於用童話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並非童話。
比如被很多人視為童年陰影的動畫片《魔方大廈》,表面上描繪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不用做任何努力的完美世界。結果卻是人人肥胖如豬,減肥廣告鋪天蓋地……
然而,鄭淵潔雖然寫出了大量優秀的童話作品,卻只有寥寥幾部被改編為動畫片。
由鄭淵潔童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魔方大廈》
由鄭淵潔童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舒克和貝塔》
好在去年,鄭淵潔的童話第一次被拍成了影視作品。
短片《馴兔記》雖然只有24分鐘,卻在豆瓣拿到了8.1的高分,這在中國產作品中實屬罕見。
一部兒童短片之所以評分如此之高,或許跟鄭淵潔在片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首先,他鼓勵孩子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敢於懷疑大人的權威。
上世紀90年代,活潑調皮的主人公皮皮魯和妹妹魯西西、好友梁思剛升入小學,一段看似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就此展開。
第一堂課上,班主任許老師給孩子們立下規矩,“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這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
面對老師提出的“一隻皮球掉進一個深坑裡該怎麼辦”的問題。班長李小曼給出了“標準答案”,往深坑裡倒水,讓球飄起來。老師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而當皮皮魯被抓包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是反問坑有多深。在得知坑很深後,便提出“讓爸爸再買一個球”的解決方案。他的理由很充足,如果是個很深的坑,我們這麼大的孩子去撿球會不會不安全,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
有理有據!一個剛入校的小學生,能有這般獨立思考能力可以說相當優秀了。
尤其在面對班主任“老師不對反而你對是吧”的質問時,皮皮魯“誰正確誰對”的回答,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敢於懷疑權威”案例。
其次,該片諷刺了中國式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寧願隨大流將孩子塑造成乖巧聽話的“好孩子”,而不願去呵護孩子獨特的寶貴品質。
在皮皮魯與老師據理力爭之時,同學李小曼站出來,告訴皮皮魯要聽老師的話。 013
說完這番話後,她變成了兔子,並獲得了校長的表彰,因為她溫柔、順從、從不調皮搗蛋。
在大會上,班主任立志不負重託,力爭打造全校第一個“全兔班”。
於是,“變兔”在班裡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好孩子”,妹妹魯西西也成功蛻變。
本來皮皮魯的父親還在質疑學校的教學理念:好好的孩子,為什麼要變兔子。但在家長會被班主任點名批評後,也倒戈“變兔陣營”。
為了被表揚,孩子必須變兔子。
夫妻倆為此很是努力,把皮皮魯的房間刷成紅色好讓他儘快變成紅眼睛;每天只給皮皮魯吃蘿蔔青菜,好讓他順利成為兔子……
但有思考和鑑別能力的皮皮魯始終“冥頑不化”。
最後,該片揭露了每個人必經的殘酷成長軌跡,被逼著學會偽裝,從此成為不會笑的大人。
發誓不要變兔子的皮皮魯在校園裡看到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小女孩,她是班主任的女兒,不能走路,也沒什麼朋友。
小女孩說,為了能讓皮皮魯順利變兔子,媽媽每天都很忙,連覺都睡不好,也沒時間給自己講故事。
善良的皮皮魯答應小女孩,以後天天讓媽媽陪她。
於是,不妥協於老師和家長認可的皮皮魯,因為同情小姑娘的孤單,戴上了兔子頭套,學會了偽裝。
父母笑了,老師樂了,只有皮皮魯臉上,再也不見了那抹透著靈氣和聰慧的調皮的笑容。
很辛辣諷刺的黑童話有沒有?
影片結尾處,鄭淵潔慈祥地告訴皮皮魯,這只是一個童話。而當驚醒的皮皮魯一位一切著呢只是一個夢時,血紅的牆壁和牆角的兔子頭套卻映入眼簾。
標準的恐怖片結尾,還有什麼比噩夢成真更恐怖呢!
然而,最恐怖的地方在於,當我們把片中的小朋友換成如今的自己,把片中的學校換成自己所在的公司、社會,這個故事依然完美的嚴絲合縫。
你,準備好做一隻兔子了麼?還是早就已經戴上了兔子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