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夢居士
-
2 # 夢曉山海
其實戰國時期七國的邊界是沒有明確的劃分的,因為國與國之間經常會打仗,所以各國的地域面積就經常會發生變化,也就沒有了明確的邊界線。因為各個國家之間一般都是靠地理位置和城池來劃分的,所以經常會有用城池來做籌碼的情況發生。秦國就曾經要用十五座城來換取和氏璧,最終被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也成為了一個典故。
而就各國的地域面積而言,七國中楚國為最,涉及瞭如今湖南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區,還有云南、貴州和江西的一小部分地區,巔峰時期還包括了長江中下游的一部分地區以及河南的一小部分。七國中的魏國位於如今的山西南部區域包括河南的北部和中部偏東地區,其都城就是如今的開封,在當時被稱為大梁。七國中的齊國位於如今山東省的北部,勢力範圍從河北的中部到泰山,西邊經過河南的東部;都城是臨淄,是當時經濟水平最高的地區。七國中的燕國處在河北的北部區域和在遼寧的南部方位,燕國的範圍也包括如今的京津地區,都城是作薊,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1、齊國
齊國是春秋戰國時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其都城在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部),歷史上極為繁榮。分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國君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門,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
當時的臨淄鄰近渤海,因而兼具魚鹽之利,經濟繁榮、貿易發達,各種冶鐵、鍊銅、鑄錢、製陶、紡織的作坊遍佈城市內外。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共延續了八百餘年曆史,直到被秦國所滅。
齊國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2、楚國
楚國在建國初期是定都丹陽(古丹陽位於河南淅川境內),後來為了和一些小國家爭奪漢中,遷都鄢郢,後又東遷壽春。
從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應該位於紀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帶兵攻進郢都、楚國遷都於陳,總體來說,郢總共作了411年楚國都城,可為楚國的代表都城了。
郢大概是當今的湖北省西部,湖北荊州後為安徽壽縣,具體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北面三公里左右紀南城。
楚國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3、燕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宗室召公奭於燕國,都薊城(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可謂是北京建都之始。由於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城市也空前繁榮起來。
燕昭王時期,燕國的都城形成了“三都”體制,即薊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區竇店以西)和下都武陽城。被後人公認的都城是薊,後遷遼東。
除都城之外,燕國的一般城市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如襄平(燕遼東郡治所,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舊城區)。
燕國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4、南韓
南韓的初期都城是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南韓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河南、山西一部分,具體是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
5、趙國
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是邯鄲(今河北邯鄲),《後漢書·光武紀》注:“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有三千年的歷史。
邯鄲早在春秋時代已是列國爭奪的重要城堡,先屬衛,後歸晉,自公元前386年趙國從中牟遷國都於邯鄲,至秦滅趙,達158年之久。秦滅趙,置邯鄲郡。
南韓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6、魏國
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最初是安邑,後遷都大梁城(今河南開封),公元前365年,魏惠王遷都於此並築城,為區別於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臨汝縣),命名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溝渠浚水(或浚儀渠),稱浚儀。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國將軍王賁領兵攻打魏國,秦軍引河溝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壞,魏王假請降,魏國滅亡,秦國在此地置浚儀縣。
城池遺址在河南省開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體範圍尚未查明,據考證應與現存的開封城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南韓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皖六省。
7、秦國
秦國的都城最初是櫟陽,後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由櫟陽遷都咸陽,在此營築翼闕及宮殿,秦始皇仿建六國宮殿,使咸陽成為規模恢宏的帝都。
秦國的國土分佈大概在當今的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