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威粉
-
2 # 蘇北小倪
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一開始肯定是作者在單個英雄上下功夫,隨著英雄的逐漸增加,關係的複雜,模糊的世界觀開始大概形成,隨著影視作品的到來,更加明朗和豐富了這些架構,這就如同金庸的武俠小說,各本之間有些人物和故事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
3 # 第三蒼穹研究所
世界觀與英雄人物之間的關係都是作者們明說的,漫畫改編成電影之前英雄們的故事並不是獨立的。且改編成電影之前20世紀40年代至今日的漫威原著漫畫裡所有英雄基本上都在同一世界觀裡生存發展故事。並非改編電影以後才將英雄們整合到同一世界觀。漫威是漫畫公司制並非日漫裡的作者獨立制。只要是公司旗下任何一個作者創造的人物經過公司老總批准後都可以整合到一個世界觀裡。漫威漫畫原著裡世界觀以及各英雄間的關係和“水滸傳”差不多,“水滸傳”一開始寫108條好漢的“個人傳”,雖然108好漢在那些人物的“個人傳”裡並未全體出現,但是他們屬於同一世界觀。如一開始水滸傳的“武松個人章節”裡托塔天王晁蓋沒出現過但他們仍然屬於同一世界觀。所以故事上的獨立不是世界觀上的獨立。也如同我們在生活中做著自己的事情有個人的生活與命運,在我們生活中沒有遇見過上一屆美國總統奧巴馬,但奧巴馬仍然與我們存在於一個世界觀之中。而英雄們之間的關係都是在同一世界觀的前提下作者創造角色後之間相互商定的。為了漫畫的銷量與讀者的需求也會對人物之間的關係進行更改。
-
4 # 橙心社
隨著近十年“漫威電影宇宙”(MUC: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不同超級英雄,集結起來,共同抵禦強敵的模式,逐漸瞭解。而在更核心的漫畫粉絲群體中,平行宇宙、角色聯動等,更是家常便飯,可以說是入門的基礎。
而這種“英雄集結”的模式,一開始確實是官方的有效嘗試。本來旗下不同刊物,互不影響的英雄,本也有著不同的受眾和粉絲群體,如果兩位英雄打破作品壁壘,不僅能聯合兩邊的粉絲群體,還能使得劇情在某些方面,能有所提升,畢竟1+1>2,人多了,他們也就能應對更大的危機,去解決更困難的問題,去面對更棘手的反派。
當然,一開始時,很多背景設定,和作品中角色的互動,確實是官方說明的。但,如果題主這裡所說的“關係”,包含了一些愛好者在其它場合下討論的情形,那就要另說了。因為這屬於“同人”或“二創”的範疇。確實,我們要承認,粉絲的活躍,對一個作品,一套IP是有著巨大的意義,很多粉絲們玩起來的梗,最後玩著玩著,被官方接受,成為了“官設”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但這裡還是需要明確一下,這些設定、想法的來源。官方故事中,這兩個角色有互動,可以看做僅僅是記錄這種行為,而他們最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情感,則給了粉絲很多解讀的空間。不論粉絲如何解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還是要明確,這也只是某個粉絲,或某些限定群體內接受而已,不應強行要求別人接受。
另一方面,美漫中很明顯的“平行宇宙”,以編劇為核心的許多模式,使得“官方設定”很多時候也會互相打架。在這裡提這個不為別的,只為讓大家,在相互交流時,都能提前弄懂各種的一個基礎“語境”這樣才能減少誤會,有效溝通。
文:桓徆
漫威之前超級英雄基本都是獨立存在的,隨著漫畫改編成電影,越來越多的英雄們有了交集,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作者明說還是漫威迷們靠著電影裡的自己臆想的?
回覆列表
逐步構思
在《漫威宇宙》這本書中,講述了漫威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雖然故事非常枯燥,但是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體會到漫威的波折和成功來之不易。
如果斯坦李當時選擇跳槽,壓根就不會有目前的漫威宇宙……而且,我們還能看到各位漫威編劇、畫師的勾心鬥角,這遠比超級英雄世界的鬥爭更為複雜。
一開始的時候,漫威推出的兩個超級英雄是霹靂火和納摩。那時候,兩個超級英雄沒有任何的交集,但是呢,當故事越來越多的時候,單個超級英雄的故事就可能會遇到瓶頸(粉絲購買漫畫的慾望迅速降低)。
後來,漫威作者們試著讓霹靂火大戰納摩。這樣,兩個超級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同一個城市,這樣產生的交集居然讓漫威漫畫大賣。
鑑於這樣成功的經驗,後續所有的超級英雄都是在同一個世界觀之下的,只要粉絲願意,他們就可以相遇併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
後續的神奇四俠、復仇者聯盟、X戰警、異人族都是這樣來的,超級英雄的交集越多,粉絲的興趣就越高。
粉絲的建議因為斯坦李特別會運營,他專門設定了粉絲建議郵箱。斯坦李每天的工作就是閱讀粉絲的反饋和建議,當斯坦李覺著某個建議很好的時候,他就會強勢的推動這個想法並逐步完善。
不過,漫威漫畫經常會引入一些熱點事件和人物。比如前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漫威就出版了漫畫《vote loki》,甚至在其他漫畫里加入了奧巴馬等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