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36600vandat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上句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理解這兩句話就能明白下句。可是各位大德高僧都有不同見解,所以凡夫俗子最好不要強作解人。

  • 2 # 只緣無事可思量

    (心經真義)是(覌),(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為(觀)。

    所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隨緣而來隨緣而去(不執不著)。

  • 3 # 寧朱衣vs龍

    由字生義,你的感同身受,你的思想形態,你所認知的萬事萬物以及意念中的識別,也是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相生相滅,互為依存,迴圈不斷。。。

  • 4 # hitman1

    舍利子,問佛而得《心經》,這是佛與弟子之間的對話。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說的是五蘊中的“色”。

    然後說“受、想、行、識”這四蘊也同樣的啊。

    至於,我本人的理解那就只能說出來僅供參考了:

    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你如果故意去想著放空它們,那就不算是觀自在。

    什麼是空?心中有就不是空,心中有空的想法亦不是空。

    來即來,去即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去故意去生,不去故意消滅。心不動,隨緣即可。

    來不迎合,去不挽留。

    比如:入靜,各種思緒萬千,此起彼伏,一心入靜,卻不得入靜。

    其實,不必特意去求靜,不必去管大腦的想法,那是大腦不安分,不必管它,讓它自生自滅。

    重要的不是空,是“觀”啊。

  • 5 # 不清白者

    受想行識本就是妄心執取。五取蘊苦。物色易壞。本然性空。執著於性空不放自然煩惱不盡。知足常樂。方是洞察萬相真如了。

  • 6 # 溫馨港灣呢

    受想行識和色一樣,空即是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就是空,他們是一不是二。無世劫來,一念無明,生出大千世界,意識物質同時生成。

  • 7 # 不出門的家巧

    色、受、想、行、識即是五蘊

    色是顏色,也代表物質(人只能看到顏色,可參考生物學)

    識是意識

    受、想、行是從看到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心理活動。

    受就是感受

    想是產生感受後形成分別

    行是分別後產生的抉擇

    比如你早上剛睜開眼睛看到白色(受),原來是牆的顏色,我剛睡醒(想),我該起床了(行)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段就是前面五蘊皆空的展開分別說明。

    亦復如是就是說受想行識也是和色一樣是空。

  • 8 # 摩彌寶烈爓炎炎

    色蘊是指物質世界,也就是人透過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的碰觸觸覺和思想意識所感知的世界,這些感知是有錯覺的,這些感知是不全面的,這些感知,都是需要種種條件而產生的,如果不具備條件,就不會產生印象。比如眼睛看到一個景象,需要有照明光線,需要光線與眼球接觸,看到景象這個人,對這個景象有認知。而這些條件,都是變數,都是不確定的。比如昏暗還是明亮,是白色光還是單色光。產生的景象也就是色相,是不同的。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五蘊中的受蘊,是指人的感受,大略分三種,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些感受,也如色相一樣,需要不同條件產生不同效果,比如身體受傷疼痛是苦受,打了麻藥就可以感受不到疼痛或者減少疼痛。所以說受不異空,空不異受。想蘊、行蘊、識蘊,都是這樣。

  • 9 # 瑞武恬靜釋儒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於是,就對舍利弗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此。”

    我們先來理清其中一些詞語要義,“蘊”者積集、類別的意思。佛教將包括個人心身與心身環境的一切物質與精神分為五種“集聚”,故稱“五蘊”。五蘊即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就是一般所說的肉體或物質,其意即為物質或肉體的積集;受是領納義,即肉體對境之感受與精神之知覺等的感受作用;想是對於已受境界,進而分別想象,即對外境而在心中想象事物種種相貌形狀之作用;行是遷流造作之義,前滅後生,念念不停,所以叫做行,即意志與心之作用;識是了別義,了別和識知所緣所對的事物。五蘊皆空意思是說無論物質現象(色)或精神現象(受想行識)均屬因緣所生,無固定不變之自性,唯有假名,而無實體。

    五蘊皆空,因緣起而性空一一“色不異空”;依性空而緣起一一“空不異色”;緣起無自性當體即空一一“色即是空”;性空為緣起所依即是緣起之本體一一“空即是色”。所以這樣來理解世間存在的色,本來就與空不是異質的,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事物形式沒有什麼不同,那麼,物質的本體就是空,空的現象就是物質,人的受想行識也應該看作是這種“色”與“空”的統一。也就是說五蘊與空不異,而且相即,色空不二也。

  • 10 # 銳度何老師

    這句話不能單獨理解,要和前面的話、後面的話聯絡在一起。

    這句話的前面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後才接到這句。“亦復如是”的意思是:也是這樣。

    這兩句話如果正常說,會非常囉嗦。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心經有多個版本,有類似這樣的翻譯。但我們比較熟悉的版本,為了簡潔流暢,在說完第一句“色即是空”以後,直接說:受想行識,也是這樣。不重複說了。

    兩句話也可以這麼說: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色受想行識叫什麼?五蘊。

    所以這句話還可以這麼說: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這兩句話其實是在解釋前面的一句:五蘊皆空。

    五蘊離不開空。

    空離不開五蘊。

    五蘊就是空。

    空就是五蘊。

    流行的簡潔版不太方便大家理解。囉嗦版反倒是方便理解。換成囉嗦版,每一句都能仔細的去體會,而不是:也是這樣,一嘴帶過。反正我個人在唸這句的時候,有時候會停下來,心裡再重複一下:受不異空、想不異空......這樣理解的更準確。

    然後還要連上後面一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還是:這,的意思。“諸”是多個的意思。“是諸法”的意思是:這些法。哪些法?就是前面的:色受想行識、五蘊。

    色:物質世界包括我們的身體。

    受:我們思想意識的接受。

    想:我們思想意識的執著追求。

    行:我們思想意識的執行。

    識:我們思想意識的分別、判斷、取捨、喜惡。

    色是硬體,受想行識是軟體。色是物質世界和身體以及各個能感知的器官。受想行識是意識。硬體和軟體結合,眾生和世界才能成立。

    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些軟硬體統稱:法。所以佛家的法,和小說裡佛法無邊、降妖除魔不是一個概念。

    世界、我們的身體、意識,也就是色,是由原子臨時聚集到一起組合成的。色,只是這些東西的一個統稱,並不是真的有一個東西叫色。並不是真正有一個東西是世界、我的身體、意識,世界和“我”只是這些原子組合到一起的一個統稱,臨時的。最後這些原子散了,世界沒了,我也沒了。

    而以為自己的身體、意識是真實存在的,世界上其他的東西也是真實存在的,並執著的追求,死不撒手,就叫:好色。喜歡婦女是好色,但只是好色的很小一部分。貪戀權利、金錢、地位、名聲、玩物、食物......都叫好色。

    是諸法空相,這些法,哪些法?也就是前面說的,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些法都是“空”,是“假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都只是臨時產生的假相,實際上這些東西,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和意識,沒生過也沒滅過,沒被汙染過也沒清淨過,沒增加任何東西也沒減少任何東西。

    色受想行識,五蘊,構成世界、“我”的物質和意識,都是空,都是假相。包括我們遭受的煩惱痛苦。如果能體會到這點,所謂的煩惱痛苦也就不存在了。這就是開始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能照見五蘊都是空的,一切的煩惱痛苦都解脫了。

    當然得“照見”才能解脫。對於咱們凡夫來講,都是根據心經所說的在猜測、設想、推理......遠遠沒達到用心實實在在驗證的程度。所以,苦厄還是一樣都少不了:說食不飽。

    至於這裡面的概念:五蘊、空、相......就不詳談了。只捋順一下語法: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幾句要連冠在一起來理解。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統一標題。

    色不異空,亦復如是,是拆開五蘊皆空的標題,詳細說每一蘊都是空。

    最後一句是描述五蘊皆空的形式:空、相、不生不滅。

    最開始講:照見了五蘊都是空,一切的煩惱痛苦就解脫了。之後,又把五蘊拆開了再詳細講: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講完了色蘊,接著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是這樣。這四蘊也是空,也離不開空,和空是一體的。這兩句話總結起來,說的還是五蘊皆空。

    下面的一句:是諸法空相,是把色受想行識,前面單獨講的五蘊又總結到一起,諸法,還是五蘊。是諸法,是,指的就是前面說的色受想行識。說的還是五蘊皆空。但在這裡描述了一下空是怎麼一回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換成現在的語言大體是這個意思:

    1、“照見”我們的物質世界和思想意識(五蘊)都是空,就能從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

    2、物質世界(色)是空,空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離不開空,空也離不開物質世界。思想意識(受想行識)也是這樣(亦復如是)。

    3、物質世界和思想意識(是諸法)都是空,都是假相。我們的物質世界和思想意識從來就沒生過,未來也就談不上死。沒得到過什麼也不會失去什麼。沒汙染過也談不上清淨。

    “我”和這個世界,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和這個世界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所謂的痛苦煩惱也不是真實存在的。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苦厄需要去解脫,它自己就沒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段要放到一起去理解。

    既然這些都是假相,不是真實存在的,壓根就沒發生過,那麼也就:

    是故(所以)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我和這個世界不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和這個世界到底算什麼?

    顛倒夢想!還可以繼續連冠著去理解。

    意識到自己在做夢,這些都是假相、空相,然後“遠離顛倒夢想”,也就獲得解脫了:究竟涅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選擇戀愛經歷為零的伴侶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