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茉茉9231
-
2 # 裁縫方師傅
謝邀。對於這個話題我想更多的人就從服飾本身來分析,比如一件衣服的面料品質,做工品質,品牌的價值等方面的因素來討論衣服的價格。當然一份價錢一份貨,這個肯定是沒有錯的。但在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下,我想從不同的角度來跟大家探討下服飾間的價格差異。
作為一個地道的裁縫出身,我認為大家有必要先了解下一件服飾的成本構成:比如如今的一件1000元的品牌服裝,交17%的增值稅170元,商場扣點30%就是300元,面輔料成本15%算150元,給工廠的工費7_8%是70_80元,扣除公司運營成本就是公司的利潤了。面對這種利潤分配,製造端佔的成本幾乎微乎其微,這樣做下去,國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如何發揚下去,還有多少人肯在如何做好一件衣服方面去下工夫?!
說完成本方面再看看一些衣服的定價吧:同一條流水線下來的衣服,只要不是面料和做工很爛的那種除外,一般成本價加10%的利潤是我們一般工廠的出廠批發價,成本價加50%的利潤是很多實體和淘寶店主的零售價,成本價後面加1個0是貼牌的一般品牌店零售價,成本價後面加2個0是高階品牌店價格,成本價後面加3個0是奢侈品牌店標價,如果這件衣服被某位大牌明星穿舊了拿出來拍賣成本價後面加4個0到5個0也都不要咋舌,如果這件衣服變成文物成本價後面想加幾個0就值幾個0了。
大家可能以為我是在說段子,其實這些段子在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普遍存在著。目前的服飾市場標價還是有點亂。在上海七浦路就流傳這麼個笑話:一件時裝標價80元沒有人看,店主幹脆不想賣就打算當掛樣,後面添了個0,變成800元,一小時就被人拿走了。當然市場上面現在還是有很多堅持品質至上的商家,用匠心對待自己產品的廠家。等大家的品質意識都有所提高,相信市場上面的價格就會真正體現出產品的價值,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真正瞭解一份價格一份貨的真諦!
-
3 # 偶搭
服裝價格差異的因素有很多,說起來很複雜,但是透過梳理的話,其實無非也這兩個方面。
第一:基礎成本我把設計、供應、生產這主要的三塊劃分到基礎成本里面去。這不僅是服裝,也是所有實業所面對的。
設計成本
設計成本就是指一件衣服(一個系列)從概念到設計開發的成本。大品牌和小品牌設計成本不在一個概念上,快時尚和原創品牌也完全不一樣,普通品牌和獨立設計師成本都是不一樣的。國內很多品牌以及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多的是抄抄改改而已,談不上原創設計,所以一個季度能上幾百塊款,這完全是原創品牌沒法比的。
面料成本
服裝最核心的是什麼,當然是面料,一件衣服設計得再好沒有面料支撐也是沒用。同樣的面料不同等級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有很多大牌的面料需要特別定製,而且很多時候是獨家。面料成本在整個服裝裡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值得是衣服打版以及最終生產的成本,成熟的大品牌還好,有自己豐富經驗的打版師,也有完備的生成裝置,加上批次比較大能大規模降低成本。對於大牌限量版和獨立設計師來說工藝的複雜性都會決定這件衣服成本的上升。
第二:運營成本品牌價值、渠道運營、營銷、人員配備是整個服裝品牌運營的核心,因此把他們歸類進了運營成本里。
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不需要說太多了,大品牌和不知名品牌比,即便同樣的款式只要品牌不一樣就會有不同的價格。大品牌毫無疑問的會價格高,這就是品牌的價值。
渠道成本
渠道指的是線上線下銷售點,無論是開天貓店還是商場開個門店都是需要有支出的,這裡細說有很多。尤其是線下,不同品牌在同一商場拿到的資源都不一樣也決定了渠道成本的不同。
營銷成本
營銷指的是做廣告以及促銷,這一部分也是要加在衣服價格裡的。
人員成本
人員不說說太多,設計師工資、工廠生產員工公司,門店銷售工資等等,這都是人員成本。
回覆列表
應該有這麼幾點:
第一,地理位置。同樣的衣服,在不同位置,不同檔次的店鋪,價錢一定是不一樣的。主要給影響因素就是租金。路邊攤和高檔商場,租金差別多大,大家也能想想的到。
第二,人工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工,花費的價錢也不一樣。一個高階銷售和一個大賣場的僱員,價格肯定不一樣。
第三,衣服的材質,設計。有些高檔服裝,用料考究,專門在高檔商場中銷售,也有的衣服,在大賣場就能買的到,經濟實惠,需求不同,面對的人群不同,價格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