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是到五十歲才知道自己的目標嗎?
9
回覆列表
  • 1 # 點點星河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說五十歲才知道目標而是說目標到了現階段能成功早就成功了而到現在還沒有達成目標大概天命如此吧!或許再多努力也是徒勞。在古人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五十歲已是個不小的年齡了,這裡包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及因對沒有達成目標的一絲絲無奈,沒辦法生活中總有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這或許是對孔子或一般平民百姓的最真實的寫照吧!

  • 2 # 哈灬哈66096005

    我一直認為,道,跟天命是同意詞,因此孔子所講的五十而知天命,就能理解了,接下去,孔子二十幾年內所有的學說,都是圍繞在,道,就是天命基礎上,去設計他的儒家學說,朝綱,民紀,悟者去思,個人觀點,而已。

  • 3 # 福州禪武

    五十知天命,自己應做什麼,放棄什麼,珍惜什麼,人生的時間不多了。

    人最長壽也只是百來歲,自古秦始皇都要死,凡人終究還是要塵歸塵土歸土,當人沒有辦法超越天道時,盡己所能,做有益的事情。

    經歷過了春生、夏長、秋收,五十應是冬藏時期了。幼稚是好吃之時,食物是是最重要的需求。

    青春期愛情是靈魂的渴望。中年了,該吃的的美食也吃過了,想玩的地方也觀看了,青春衝動激情已經沒有了。親情、友情、愛情都已經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波折。對家庭、長輩、更多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冬藏吧,應是總結人生的時候了。時間!時間!真不多了!

    借用網路一首詩表達“五十知天命”吧。

    有一天,我去世了,恨我的人,翩翩起舞,愛我的人,眼淚如露。

    第二天,我的屍體頭朝西埋在地下深處,恨我的人,看著我的墳墓,一臉笑意,愛我的人,不敢回頭看那麼一眼。

    一年後,我的屍骨已經腐爛,我的墳堆雨打風吹, 恨我的人,偶爾在茶餘飯後提到我時,仍然一臉惱怒,愛我的人,夜深人靜時,無聲的眼淚向誰哭訴。

    十年後,我沒有了屍體,只剩一些殘骨。恨我的人,只隱約記得我的名字,已經忘了我的面目,愛我至深的人啊,想起我時,有短暫的沉默,生活把一切都漸漸模糊。

    幾十年後,我的墳堆雨打風吹去,唯有一片荒蕪,恨我的人,把我遺忘,愛我至深的人,也跟著進入了墳墓。

    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徹底變成了虛無。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一生執著,帶不走一分虛榮愛慕。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都要走到這最後一步。

    到了後世,霍然回首,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我想痛哭,卻發不出一點聲音,我想懺悔,卻已遲暮!

    用心去生活,別以他人的眼光為尺度。愛恨情仇其實都只是對自身的愛慕。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沙 。

  • 4 # 凌崖的江湖

    首先,“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指五十歲才知道自己的目標,“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十五歲時便確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對此生所求取的道應為何強立而不返,所以是“三十而立”。所以“自己此生的目標是什麼”對夫子來說,最晚在三十歲時就已經確立了,而且非常堅定。

    但我們知道,堅定的確立一個人生目標是一回事,能否達到又是另外一回事,還要看上天是否幫忙,天公是否作美,不論你怎樣努力。

    孔夫子的目標是要在天下布及仁道,但在他五十歲之前的時候,他還只能一直在杏壇講學教育弟子,得以在魯國出仕那還要到一年以後,所以到了五十歲這個年紀,夫子似乎看到了——這個天下,可能真的是很難推行自己的仁道了。

    因為他對當時每個國家的政局都很瞭解,每個國家的國君及執政怎樣他也都很清楚,自己的道能否在天下推行,當時夫子的心中對此是有預估的。

    那麼,天命既然如此,“我輩”又當如何呢?知天命,這三個字背後,隱藏了怎樣一種堅韌的決絕啊!

    ——雖知天命如此,天命誠然是這樣,可是“我”,還是要推行這仁道的,因為天下本就當有仁愛,這天下,本就當是仁愛之天下!

    是為,“知其不可為之”。

  • 5 # 最解渴的白開水

    我是個普通人,我以自己的角度理解一下:

    首先:我理解“五十知天命”一般都是說了“四十不惑”之後才說的。那麼為什麼是“不惑”後十年才能知天命?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說明知天命是更不容易達到的人生境界。其次:五十知天命,一定是指已經瞭然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義,確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

    最後:知天命應該是知道了自己和世界是一個整體,人並不孤立;明白了萬物萬事皆有聯絡,知大道存在於任何事物裡。應該把人生的角色扮演好,把人生的目標完成好,把人生的經驗傳承好,把人生的環境保護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厥人建立了土耳其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