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會飛的小白

    孩子的教育宜淺不宜深。一般的孩子因為年齡和心性比較小,對很多事物尚未能很好或者說完全理解,所以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時,從身邊的小事物做起即可,教育重在培養。既然需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理財觀念,那麼我們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勞動教育

    什麼是勞動呢?大白話就是做一件有體力輸出的事情,當然從概念說我們付出的可以是體力,也可以是腦力;那麼勞動又分為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孩子還小基本不會參與社會勞動,我先從家庭勞動講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環節,學校還是其次。所以我們不要忽略家庭的教育,這和我們孩子以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關係。

    1、先從打掃衛生開始培養

    我還記得在我還是一年級的時候,家裡的衛生清潔就已經是我和我姐的工作了,我們輪流一人負責一天。剛開始還是掃掃地,拿著個小掃把沒輕沒重的胡亂掃,結果自然是掃不乾淨的。但是母親並沒有責罵,而是會揪著我們的小衣領把我們拉到沒有掃乾淨的那一片區域,然後問我們這塊面積為什麼沒有掃乾淨,我和姐姐都是唯唯諾諾的說:沒有看見。這個母親會轉身去把掃把拿過來,一邊演示一邊說著:掃地應該從那裡開始掃,掃的時候自己要站在已經掃乾淨的地方,從右到左,自上而下諸如此類的話。

    過一段時間後,當我和姐姐還有沒有掃乾淨的地方,母親就會開始責罵,會說姐弟倆幹活不認真啊等等,然後母親就會自己去打掃乾淨。再過後,如果沒有打掃乾淨母親就是拿著小鞭子嗖嗖的在我們面前揮舞幾下,勒令我們即刻清掃乾淨。自此之後,不用母親的督促,我們每天都會分工把家庭都清掃乾淨。(差點寫成了回憶錄)

    透過我自己的案例想要說的是,家長們在引導孩子打掃衛生時,要循序漸進,不一定要讓你的孩子把整個家裡的區域都負責了,可以是孩子的房間,或者飯廳、客廳。培養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直至時間長久了,習慣就培養出來了。同時各位媽媽也可以解放自己的部分家務啦。

    2、洗刷碗筷

    此部分,可能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洗碗的時候不小心摔破碗,會弄傷手啊等等。我們還是按照循序漸進的辦法來。首先每次吃完飯之後給孩子安排一個任務,就是把飯桌搽乾淨,這個絕對是最輕鬆的了。在孩子適應搽桌子後就開始第二個階段了,家長找一個機會,在收拾碗筷時故意留下一雙筷子,當孩子在搽桌子時自然會說:媽媽,這裡還有一雙筷子。此時家長只要讓孩子把筷子拿進來就可以了,但是這個時候你要讓孩子留一會,做什麼呢?親自把如何洗筷子的方法演示給孩子看,這樣呢後面就可以把洗筷子的任務分配給孩子啦。不建議一下子就讓孩子把洗刷碗筷的活都幹了,循序漸進,一點一滴來。

    3、整理床務

    這部分就不展開說了,以身示範教會孩子如何整理就可以了。

    理財教育

    我本人之前的工作就是理財相關的,但是專業的理財概念對孩子來說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不會從理財知識層面說。分兩點:

    1、省吃儉用

    需要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首先第一點不能讓孩子養成肆意揮霍的習慣,所以這裡我選擇使用者一個“省吃儉用”來闡釋。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多帶孩子去菜市場買菜、或者去超市買東西。其一:在帶孩子去買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同類物品中進行一個對比,可以是價格的對比,也可以是質量的對比,在此過程中家長儘量告訴孩子這樣對比的意義,中心思想就是同價中選取質量最好的,同質量中選取價優的。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培養。其二:給孩子買一個好看的存錢罐,每次給孩子零錢的時候,告訴孩子不要花完,留一些出來存到存錢罐中,不管多少一毛也可以。透過這個方法培養孩子的存錢習慣。

    2、樹立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

    建議家長在幫孩子買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參與進來。作為一個孩子,我想大多數是什麼都想買,看到那個好看都要買,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去樹立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家長們可以教育孩子優先選擇買合適的為先,什麼才合適呢?像日用品就要首選實用的,衣服就選漂亮的。

    不管是勞動教育還是理財教育,我們都應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不會讓孩子產生較大的牴觸。家庭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第一場所,學校更多的是傳教知識的地方,人的一生品行最為重要,其次才是知識文化層次。希望此文可以給到各位家長一點啟發,文中所講的方式不一定是家長們合適用的,但是萬變不離其中,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家長們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希望也可以分享給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交流,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竿如何算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