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酷酷的潮嗨哥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物件,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當學生對學習的物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還能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例如,在執教《莫高窟》一課時,由於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我藉助多媒體把它形象地描述出來,既有資料的介紹,又有圖片的展示。看到大漠的壯麗,莫高窟的雄偉,壁畫的栩栩如生,同學們一聲聲歡呼驚歎。課堂教學氣氛和效果非常好。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虛擬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思維,激發創新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從而在學習上產生惰性,易於養成依賴他人的思想。在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之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透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程序,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互動。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明確主體,融洽師生關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客體的觀念根深蒂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更多的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行使主人的權力,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確認。在實際的教學中,電腦能取代老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在識記生字時,課文中的字型和生字卡片顯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賞風景時,沒有圖片就只能靠老師口述,效果還不理想。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解決。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且具有動態性,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因為它的大資訊量、大容量性特點,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另外,老師可以透過多媒體來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組織課堂,幫助營造一個寬鬆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

    四、為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

    課堂教學離不開練,熟才能生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

    而且在評改作業時,用多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透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這種評改方法節省時間,效率高,能將好的解題思路投影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五、改變模式,因材施教

    多媒體教學具有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一題多解,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課的作業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等。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的飽”、“吃的好”。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最佳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騰飛的實踐中去,積極學習,並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新的資訊科技尤其是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透過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全面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傳統型學校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的票可以在酒店直接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