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哥讀史
-
2 # 惘然不知所措1
岳飛!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開封,北宋覆亡。岳飛為恢復河山,數次北伐,收復失地,預迎徽宗,欽宗二帝歸還。朱仙鎮大捷,大敗金兀朮,最近時離北宋首都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差點直搗黃龍。他有卓越的軍事才華,締造的“岳家軍”軍紀嚴明,所向披靡,令金兵聞風喪膽,直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是宋朝著名的詩人,詞人,《滿江紅》等更是傳唱至今。可惜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了徹底實現控制軍隊和壓制主戰派的目的,開始陷害岳飛。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度金牌召岳飛回京。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風波亭。岳飛死時,年僅39歲。 其一生“還我河山”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介紹晚清時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中興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自幕僚入仕,經歷與太平天國作戰、平定捻回、收復新疆等戰役,維護了大清疆土的完整。直到臨死前,都在為中法越南戰事而操勞,可以說是為了祖國的統一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左宗棠是湖南長沙人,少時便懷有經邦濟世的大志,立下了以身許國的理想。相傳左宗棠成婚時,新房門口貼著一幅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書萬卷神交古人。”這也是左宗棠一生奉為圭臬的為人處事法則。
左宗棠雖年少多才,但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考上舉人之後,連續幾次會試,左宗棠都名落孫山,這讓他大受打擊,回到家鄉耕田讀書,並以“隴上諸葛”自居。
當時的人都嘲笑左宗棠狂妄自大,用諸葛亮的名號來自抬身價。但後來左宗棠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作為駱秉章的幕僚,一力謀劃對太平天國作戰事宜,讓人們見識到了他的才能。儘管左宗棠只是駱秉章的一個師爺,但無人不知這位“左”都御史的大名,當時更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評價。
後來左宗棠因得罪他人,被迫離開駱秉章,改入曾國藩幕,亦深受重用。最終清廷擊敗太平天國,左宗棠便是其中最大的功臣之一。
二、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左宗棠沒有衣錦還鄉,而是馬不停蹄來到陝甘地區,對付此處的捻軍和回亂。而穩定陝甘地區的意義,在於以此處為陣地,繼續進軍新疆,收復因中亞阿古柏入侵而暫時失去控制的土地。
為了收復新疆的問題,清廷朝堂上曾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以李鴻章為首的一派認為,邊疆土地得之無用,而且作戰會花費巨帑,不如放棄西境,集中力量辦理東邊的海防。左宗棠據理力爭,闡述新疆對中國戰略縱深的重要意義,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舉借外債,率領楚軍西征新疆,併成功擊潰入侵者,收復了失地。
在新疆全境基本收復,只剩伊犁一座孤城仍受俄羅斯控制的情況下,清廷派人前往俄羅斯談判。誰知使者昏庸無能,將大片土地送給俄國作為伊犁的交換條件。
為改寫此項不平等條約,清廷改派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而左宗棠為了給曾紀澤增添談判籌碼,不顧近70歲高齡,抬著棺材重上戰場,作為曾紀澤堅實的後盾。最終曾紀澤談判成功,左宗棠繼續建議在新疆設立行省,使新疆與內地緊密聯絡在一起,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三、光緒九年(1883年),法國在越南挑起戰爭。左宗棠以72歲高齡,自請督師南下,參與對法作戰。但由於操勞過度,病體難支,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故。
臨終前,左宗棠向光緒皇帝上遺疏,自陳畢生經歷和對未來時局的見解:
“臣以一介書生,蒙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屢奉三朝,累承重寄,內參樞密,外總師幹,雖馬革裹屍,亦復何恨!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中國威,懷恨生平,不能瞑目!方今西域初安,東洋思逞,環視眈眈。若不併力補牢,先期求艾,再有釁隙,愈弱愈甚,振奮愈難,雖欲求之今日而不可得。伏願皇太后、皇上於諸臣中海軍之議,速賜乾斷。凡鐵路、礦務、船炮各政,及早舉行,以策富強之效。然居心為萬事之本,臣尤願皇上益勤典學,無怠萬機;日近正人,廣納讜論;移不急之費以充軍食,節有用之財以濟時艱;上下一心,實事求是。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左宗棠臨死前心心念唸的,仍是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國安定,揚中國國威,竟至死不瞑目。而對自己身後國家軍事方面的各項條陳,也是剴切入理。論到為了祖國統一而奮鬥至死,左文襄公宗棠,當數晚清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