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全文的翻譯:
在明朝宣德年間,皇室愛好鬥蟋蟀的遊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蟋蟀。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獻上去,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
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的里正。於是市上的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餵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
縣裡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唸書人,長期沒有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裡,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希望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隻。”
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裡,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
這時,村裡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裡,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兩次。巫婆在旁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麼。
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
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是一幅畫,就像寺院後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隻青麻頭蟋蟀伏在那裡;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
成名反覆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於是他就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後面,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跑,只見一塊塊石頭,真像畫中的一樣。
他於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分開草叢去尋找,只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開啟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後,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衝衝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裡去了。不久在井裡找到他的屍體,於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
夫妻二人對著牆角流淚哭泣,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蓆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裡孩子又甦醒過來。
夫妻二人心裡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悲傷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
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才看見蟋蟀趴在牆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牆壁上的那隻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裡去了。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隻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鬥,所有的都被鬥敗了,於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
巡撫先給皇帝,皇帝很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
他說他變成一隻蟋蟀,輕快而善於搏鬥。到這時才甦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騎上高頭駿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還闊氣。
我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
只有成名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洋洋。
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時,哪裡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出處:出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促織》全文的翻譯:
在明朝宣德年間,皇室愛好鬥蟋蟀的遊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蟋蟀。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獻上去,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
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的里正。於是市上的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餵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
縣裡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唸書人,長期沒有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裡,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希望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隻。”
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裡,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
這時,村裡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裡,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兩次。巫婆在旁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麼。
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
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是一幅畫,就像寺院後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隻青麻頭蟋蟀伏在那裡;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
成名反覆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於是他就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後面,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跑,只見一塊塊石頭,真像畫中的一樣。
他於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分開草叢去尋找,只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開啟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後,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衝衝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裡去了。不久在井裡找到他的屍體,於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
夫妻二人對著牆角流淚哭泣,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蓆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裡孩子又甦醒過來。
夫妻二人心裡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悲傷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
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才看見蟋蟀趴在牆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牆壁上的那隻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裡去了。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隻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鬥,所有的都被鬥敗了,於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
巡撫先給皇帝,皇帝很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
他說他變成一隻蟋蟀,輕快而善於搏鬥。到這時才甦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騎上高頭駿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還闊氣。
我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
只有成名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洋洋。
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時,哪裡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出處:出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