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一軍
-
2 # 痞叔老周
看看2015到2016的大蒜價格。你們專家真的覺得這裡是市場供需關係導致的大蒜漲價?減產?河南杞縣和中牟反正沒有因為天氣原因減產。一個公司要是壟斷市場51%的大蒜。剩下的49%散戶不跟嗎?手裡有貨的等漲再賣。不漲價才怪
-
3 # 老農民說事
農產品不斷出現滯銷,到底農產品是如何定價的?
大蒜滯銷了、蘋果滯銷了、芒果滯銷了、香蕉滯銷了,似乎農產品都陷入了滯銷的迴圈。每年都會有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的軟文出現,這讓我們在思考如何幫農民解決滯銷問題的同時,也去思考影響農產品的價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滯銷的原因無非就以下幾種:供大於求、商品品質欠佳、交通條件導致商品難以出售、資訊滯後導致商品銷售不暢,對於農產品如何定價的也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分析。
供求關係決定商品通行價格,當供大於求時商品的價格會下降,當供小於求時商品的價格會上升,這是大多數商品的定價方法;商品品質影響商品價格,即使是在供大於求的背景下,有些商品的價格還是很高,這就是因為商品的品質比較好,在市場上普遍會得到認同這樣的商品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除此之外地區的交通條件會影響農產品的運輸問題,有很多非常優質的農產品就是因為交通問題只能低價出售;資訊化時代,掌握正確的售賣渠道也至關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過去了,還是多想想產品的銷售渠道吧!
農產品滯銷對於農戶來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滯銷會讓大部分農戶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陷入極大的經濟危機之中。不管是市場、政府、販賣商、售賣商都應該從多個方面去給予農戶多方面的幫助,不能讓農戶吃虧,一定程度上可以給予補貼扶持,讓滯銷農民的經濟損失減小。歡迎關注老胡侃三農,關注最前沿的三農資訊。
-
4 # 每日糧油
1.中間物流費用
這幾年關於農產品滯銷的問題經常出現,然後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所謂愛心專案,其實,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大家都沒注意到——中間商。
自己做農業的,對果蔬這塊比較瞭解,比如蔬菜,一把青菜在菜農手裡只有幾分錢,但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都得七八毛一斤,因為從菜農手中收購,到賣到消費者手中,這裡面要經過至少3個環節,比如收購、運輸、分銷等環節,每個環節除了正常的人工裝置工資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中間商利潤。
但對於這類中間費用來講,運輸好講,跟汽油價格之間掛鉤,人工和中間商利潤就顯得有點大了,但整體來看,他們吃這碗飯,要想靠這個在城市中立足,只能透過提高中間環節利潤,不然這城市中的房價怎麼賣!
所以,你看到的滯銷只是滯銷,對普通消費者來講,價格降不了多少。
2.種植戶個體實力欠缺
其實不只是果蔬,包括整個農產品市場,大家都會發現,如果出現虧損,一般都是種植戶虧損,從中間商到分銷商賠的不多——當然,那種囤貨的除外,這主要就是種植戶個體實力欠缺。
主要包括對市場資訊缺乏瞭解,只是傳統的悶著頭種,種出來了等人來收,進而導致銷售渠道都在被人手中,中間商說啥價就是啥價。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成長期起來的種植戶,自己有銷售渠道的會做的越來越好,並最終成為大的貿易商,只有那些死守土地的種植戶該滯銷還是滯銷。
這裡面既有市場知識的欠缺,更有資金投入上的不足。
3.國內農產品種植是紅海中的紅海
前幾年商場一直講紅海、藍海,其實,中國最大的紅海市場就是農產品市場,七八億的半職業化農戶,20億畝的耕地生產條件,加上最大頭的糧食種植收益偏低,一旦某個農產品價格好、收益高,立馬就有人蜂擁而來,造成農產品階段性供大於求,加上果蔬等生鮮農產品在保管方面存在時間和環境限制,進一步加大了這種供大於求的局面,形成農戶賣不出去,消費者購買不到便宜貨。
這就是市場無序競爭的後果,如果我們所有的農產品整體種植收益相差不大,那麼市場的供應就會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況,各按所需種植。
-
5 # 福達花生學苑
謝邀!農產品定價有很多因素,最根本的還是供求關係決定的。影響供求關係的因素也很多,現在除了國內的供求關係,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目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一家一戶的,很難把握市場資訊,只能是被動的透過自己的經驗判斷,所以造成啥上一年價格好種啥,導致種啥啥價低。
回覆列表
按照以上的思路,如果能夠實現供需關係的及時調節,農產品就不會出現滯銷現象,但是現實生活中,農產品的生產週期過長、價格彈性低、物流設施滯後、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會導致生產者與市場脫節,農戶在進行生產行為決策時一般參照的都是上一期生產時的市場情況,這樣就會存在滯後問題,一般而言這樣的滯後期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消費者當下的真實需求無法有效傳遞到供給方,所以供需關係的調節就會產生阻礙,從而產生農產品滯銷或者是價格飛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