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青樹
-
2 # 使用者2150792289379
《觀滄海》這首詩以觀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使我們觸控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原文欣賞: 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
《觀滄海》是曹操寫的一篇詩歌,全詩寫景細膩,抒情充分,表達了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如果沒記錯,內容應是這樣的。
你看,詩人先交代了觀滄海之地——東臨碣石,然後描繪了水的浩蕩,聳立海中的山島,以及叢生的樹木,百草,蕭瑟的秋風,海上的波濤,又發揮大膽的想象,把天上的日月星辰融入到海里,表面上是描寫大海,實際反映了詩人具有寬宏博大的胸懷,可以包容日月星辰乃至宇宙!這是凡夫俗子所不能有的氣魄!
最後,詩人交代了因為興奮到極點,所以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志向!
總之全詩透過描寫觀看滄海的所見所聞所想,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情奔放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目光遠大,寬宏博大的胸懷!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若有不周,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