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195149383261
-
2 # 北疆老A
一、哈姓源出有二:1、出自蒙古族中有哈氏。蒙古族中哈姓並不少見,因此存在可能哈氏是在漢族氏與他們族人通婚氏引入漢族的。明時,海西有女真四部之一,他們多生活在遼寧省開原南哈達河邊,因此子孫們就以河名為姓氏,多為“哈”氏。 2、出自回族中有哈氏。哈姓為“回族十三姓”之一,哈姓起源於中亞布哈拉王族。元代住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廣東宣慰使都元帥的哈散,任宣慰司副使的哈辛,便分別是北宋神宗年間進入中國的布哈拉王后裔賽典赤贍思丁的次子和孫子。
二、歷史名人 哈 散:元代回族人,北宋神宗年間進入中國的布哈拉王后裔賽典赤贍思丁的次子。據《續雲南通志考》載:“哈散,贍思丁次子,流於河西……”早期追隨成吉思汗。1203年怯烈部落夜襲成吉思汗營地,因無備潰敗,逃到班朱尼河畔,環視左右,只有19人相隨,大呼:誰助我完成大業?19人齊聲相應與成吉思汗盟誓,誓死相從。哈散為19人“班朱尼河盟誓”成員之一。哈散及其兒子們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官至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左丞相。
哈 麻:字士廉,元代康里人。父禿魯,母為寧宗乳母,禿魯以故封冀國公,加太尉,階金紫光祿大夫。哈麻與其弟雪雪,早備宿衛,順帝深眷寵之。而哈麻有口才,尤為帝所褻幸,累遷官為殿中侍御史。雪雪累官集賢學士。帝每即內殿,與哈麻以雙陸為戲。一日,哈麻服新衣侍側,帝方啜茶即噀茶於其衣。哈麻視帝曰:“天子固當如是耶!”帝一笑而已。其被愛幸,無與為比。由是哈麻聲勢日盛,自籓王戚里,皆遺賂之。
哈八石:元代的回回官員兼詩人(1284-1330),在保留回回名的同時,又取了中國姓名“丁文苑”。
哈八失:元代泰定二年以將仕郎,回回國子監助教轉任校書郎、按校書郎階正八品。
哈元生:清直隸河間人,由行伍拔把總。雍正三年,累遷貴州威寧遊擊。四年四川烏蒙土知府祿萬鍾找新隸雲南之東川府,其黨鎮雄土知府隴慶侯助逆。雲貴總督鄂爾泰械元生與四川兵協剿,賊據險拒,哈元生冒矢石奮攻,克之。鄂爾泰上其功,擢雲南尋沾營參將。六年八月遷元江協副將。七年二月耀安龍鎮總兵。八年十月烏蒙賊復叛,鄂爾泰調兵三路分剿。元生由威寧一路直趨。不數目擊破賊數方。射斃兇目黑寡。暮來,連瞞賊營八十里,直抵烏蒙,復郡治。上深獎其功,丸年二月錢去擁督。哈元生精韜略。善騎射,勇力絕人。簡練營伍,恩威並濟;三徵烏蒙,殺賊數萬,四夷貼服。尋調貴州提督。十年召入京,命軍機處行走一異數也。乾隆元年,因古州案降到將,派赴哈密效力。三年正月卒子軍營,賜祭葬如例。
哈攀龍:清朝肅寧縣城人,回族,生於武術之家。自幼勤學苦練,武藝超群,膂力過人。乾隆二年(1737年),考中武狀元,封乾清門一等侍衛,賜軍機處行走。不久調任福建興化城副將。後晉升為總兵。因母去逝,辭官回家。哈攀龍為官清廉,勤儉持家。晚年,捐資修繕原籍清真寺後殿及前殿洞頂,並贈巨匠,親題“獨一無二”,以表對本教之城。友人曾問有錢何不置辦家業,光大門庭。攀龍說:“公益之業,匹夫有責。後世子孫,要靠他們自己”。哈攀龍多年征戰,積勞成疾。一次進京議事,乾隆帝見其病重,遂令留住京師,後病故。
哈興阿:紐祜祿氏,居開原,清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四年(1799年),四川、湖北因教會案引發民變,其從軍往剿,以功升驍騎校,繼升協領。二十三年補西安副都統。時軍隊徵擴,其偕將軍徐昆奏請,改於就近洮州買補營馬,其所節可作補給養之資。朝廷准奏嘉許。其在當地設書院,請師為教等受士紳讚揚。道光三年(1823年)調山海關副都統,四年,任直隸總督;後再調浙江乍浦副都統。十二年乞休,回到開原。道光二十八年,卒。
哈剌哈孫:元成宗鐵穆耳朝大臣。蒙古斡羅納氏。曾祖啟昔禮,為王罕的阿都兀赤(Wrangler)。王罕謀偷襲鐵木真(成吉思汗),啟昔禮連夜走報,有功,賜號答剌罕,擢拔為千戶,任怯薛。祖博理察、父囊加臺,皆有戰功。哈剌哈孫精通蒙古文,敬重儒學。以功臣後裔,錄掌宿衛,襲號答剌罕。歷任大宗正、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中書左丞相,與完澤、不忽木同理朝政。每有大政事,必與儒臣討論。建大都孔子廟以處國子學。對促成成宗前期守成的政局頗具貢獻。大德七年,進中書右丞相。至武宗時,因哈剌哈孫不是自己的親信,聽信讒言,罷免其右丞相職,以左丞相行和林省事鎮守漠北。哈剌哈孫在漠北,命諸部置傳車,自內地轉運糧米以賑濟饑民,置倉庫儲米以接待西北的降民,疏浚古渠灌溉,整理稱海屯田,安定了漠北的統治秩序。至大元年(1308年),病逝。
回覆列表
哈 現如今唯一的猜測就是哈氏起源於少數民族。在蒙古族、回族中,哈氏並不少見,因此存在可能哈氏是在漢族氏與他們族人通婚氏引入漢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