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山醉客
-
2 # 阿珍194674038
"以出世的態度入世",這句話是莊子所提出的,具有哲學思想。朱光潛先生把"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一句話說得更明白一些。同時也包函了許多辨證法的觀點,世界是存在的,人與物每時每刻在變化。人入世出世最終走向死亡。
一個人生在這個世上,如果一味的出世,一味的冷眼旁觀,看不慣這個世界,不食人間煙火,不做實際事業,虛度一生,那是可悲的一生。
入世,來到這個世界,積極主動,不僅為自己,還要為社會踏踏實實做事,還要珍惜時光,在這春花秋月,賞心悅目的生活中積極做好每天,每年,每件你要做的事業,不悲,不厭。這就是入世的態度。
出世,人一但來到這個世界,就會面對死亡,壽命短的無法知道壽命長的境界。朝生暮死的生物不知有春秋,朝生暮死的植物不知還有日夜更替。石頭能在世間存在萬年,樹木能話千年,它們能渡過幾萬個幾千個春秋,而蟬只知有夏天,不知還有春秋冬。它們沒有思想,意識,只是一個物質存在罷了。人一但出世,哪怕很短也有意義,能感到世界的存在,去聽,去看,去嘗,去生活,而死沒有任何感受。
-
3 # 李老才書法歌唱
謝邀請!以出世的態度入世正是我心之所向也!這句話也一直影響著我。我理解如下(一)出世入世首先是人生態度!不管是誰說的,都是看你以什麼樣的心境和行為在這滾滾紅塵、俗世客棧過完這一生。文豪大家蘇東坡老先生此言,可以說他人生開悟了,看開了世事無常,體會到了真正人生哲理,此言不虛,很好!不愧為大家思想!我認為所謂的出世和入世,通俗的來講就是在兩個範疇內的活動,出世是包括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個人素養修為等活動。多屬於精神範疇活動。入世體現在油鹽醬醋,日常生活中,存在於有關金錢、經濟、商業、從政為官等方面,屬於世俗範疇活動。
(二)入世和出世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相對的來說,並不矛盾和排斥相悖,一個人儘管身不由己,降生在了這俗世紅塵,如果一味的追求金錢美女,升官發財,珠光寶氣,言語粗魯等就顯得太世俗俗氣了,所以入世太過就俗了人,庸俗無品味,生活了無生氣!可如果一味出世,自詡看破紅塵,玩世不恭,吃喝嫖賭,正經事啥都不幹,有的甚至隱居遁入仙道山林裡,不食人間煙火樣,我個人認為不妥,是自私自利、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更多貢獻,人生能有多大意義呢?所以出世太過,我認為人生毫無意義,白來世上一遭!
(三)蘇東坡曾說的以出世的態度入世這句話,正是他經過人生挫折卻又不甘毫無意義的虛度人生的思想體現。也教導後人在人生長河裡,要積極入世,刻苦用功,出士入相干事業,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貢獻,同時還要有出世的精神態度,陶冶情操、性情,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吟詩作對、讀書觀畫,補氣養顏,品味人生樂趣,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從而也幫助自己更好的入世!所以我非常欣賞“以出世的態度入世”這句話,並且還要貫穿我的一生!
-
4 # 孟珍
謝謝邀請。世即塵世,就是現實社會。出世就是離開現實,脫離塵世,自己到一個無人干擾的地方去進行個人修煉。入世則是置身於現實社會當中,去體驗正常人的正常生活。如果是入世修煉,則是利用現實社會對人心的各種影響進行修煉,這些影響都是導致心動的因素,心動會使人們的認知遠離事物真象,不利於對事物真象的認知。也不利於人們的修煉,應該算是心魔。但是這些心魔卻是修煉心性的磨刀石,利用這些心魔進行磨練可以使人的道心更堅。所以透過入世的修煉往往成就會更大。不管出世還是入世,修煉最後達到的效果都是內心清靜,無慾無求,行為合道,純潔崇高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與一般人的行為方式,心理狀態和對事物的認知深度都是不同的。這種心理狀態其實就是出世追求的目標,所以人們都把修煉稱之為出世。這種出世的心態比入世的心態更易接近事物的真諦。以這種心理狀態去處理平時生活當中的各種事物,也有利於抓住問題的關鍵之處,利於解決問題,易於達到最佳效果。只因為這種出世的心態,能屏除雜亂心緒,減少很多外界因素對認知的影響。所以才會有異乎尋常的好結果。這就是以出世的態度入世。就是說修煉不一定是單為修煉而修煉,修煉的目的也不一定非要出世。其實置身於現實生活中,一樣需要出世一樣的心態。這有很多智者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都是代表人物。
回覆列表
一、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世界。自己感覺猶如在看一場電影,各種角色你都會遇見,但你不會當真,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曇花一現。
二、淡泊名利,無慾無求。出世本就意味著看破紅塵,超凡脫俗,所以你要把自己當做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不哀不怒,不憤不喜,黑白本相生,萬事皆自然。
三、個人理解。風動雲不動,看待萬物不帶自己的一絲感情色彩,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理所應當。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很黑暗,那是因為你自己還不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