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長球迷886

    宋代行政制度特點

    宋朝的行政制度在中國古代行政制度發展史上有著其特殊的地位。其突出特點是統治者厲行中央集權,推行“分化事權”;制度的建設以分化和制衡為中心。

    公元960年,掌握後周政權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政權,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史稱北宋。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由於宋太祖自身是“黃袍加身”,他本身對於武將始終帶有防範之心。因而宋代普遍採用“文官之治”,宋代地方官員大部分均為不懂軍事的文官,即使如此,宋統治者還設定了許多用以分化官員權力的官職,使官員們之間互相監督。

    宋代政權建立之初便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職權的措施,首先體現在中央行政機構的設定與職權劃分上:

    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諸監等職官系統和名稱宋代都有,但多為閒散機構,權力往往為一些新設立的機構所取代。

    宋代中央一“二府三司”共治國事。二府是指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中書門下是宋朝最高行政機構,行駛宰相職權。宋代另設“參知政事”為副手,用以分化宰相職權。樞密院是中央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但只具有調兵之權。統兵之權掌握在殿前司和侍衛司和各帶兵將軍手中,京城禁軍由殿前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統帥。另宋朝採用“更戍法”,各地統兵的將領每過幾年便會更換去別地,其部署不能隨將領升遷。這樣的設定導致宋代的政令下達緩慢,實施困難;軍隊機動性差,官兵沒有默契,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阻礙頗多,往往延誤戰機,這是與遼金的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宋代在中樞機構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機構是主管全國財政的三司。即度支司、鹽鐵司、戶部司。戶部掌管財政收入,度支掌管財政預算和支出,鹽鐵掌管工商稅收。三司下設有磨勘司、專勾司等為審計機關。

    宋代在吏部之外另設有稽核朝官的"審官院"和考核地方官的"考課院",還有負責對武臣考核和差遣的"三班院"。審官院和考課院的設立使吏部的職權被侵削大部,兵部也因樞密院、三班院和三衙的設立而成為閒衙,僅負責皇帝儀仗,武舉等不甚重要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公刀擺放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