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抖影印象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縣(今安徽廬江縣)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1、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純粹捏造,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5 、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6、 荊州問題:實乃魯肅之計“聯劉抗曹”,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其發展以便共同對抗曹操,與諸葛亮和三氣周瑜無關,並且借荊州給劉備是周瑜去世之後的事情。

    7、 氣量狹小的周瑜:三氣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他人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 2 # 蕭十三郎說三國

    應該看這個人所起的作用大小,由此來講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周瑜,這個人,他身上的標籤是東吳大將,他對於東吳所起的最大的作用,是確定了抗曹的大戰略。

    這個戰略的確定,導致了以後數十年的歷史走向,導致三國鼎立。

    所以說,周瑜是一個戰略家。

    這一點,不能把他和其他謀士混為一團。

    謀士,有的是謀一戰,有的是謀一域,而周瑜謀的是一世,或者說幾世。

    準確講,他謀出了東吳5朝君王。

    而且,如果他不死,他會執行西進,佔領益州,不會給劉備機會。但他死得太早,太突然。

    其實,周瑜所起的作用,是帶領孫劉聯軍,打贏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雖然真實的可能沒有小說上寫的那樣宏大,但客觀上造成曹操無力統一中國,形成了一個轉折點。

    戰略對頭,執行層面如果不行,也會讓戰略落空。

    所以,周瑜的第二個標籤是軍事家。

    這兩個大標籤,能講清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當然,周瑜還很帥,很懂音樂,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小妾,叫小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古箏從A調轉到D調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