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奇潭

    蘇武,他在邊疆放羊幾十年,沒有堅韌的性格堅持不下來。

    越王勾踐,我們在小時候的課本里就學過他的故事,“臥薪嚐膽”。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把膽舔下,以此來激勵自己,最終終於稱為一代霸主。

    屈原,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誕生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愛國的詩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名句。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人,楚國被滅後,投河自盡。後來的人們有感於他的愛國精神,為了紀念他,在他投河的這一天往江河裡扔粽子,希望他不要被江河裡的魚蝦給吃了。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了,就是今天的端午節。

  • 2 # 綺閣書生

    什麼是堅韌性格?我以為忠貞不渝,堅強不屈,忍辱負重,堅韌不拔,視死如歸,有負初宗等都算,具有這樣的品質的人,便是民族的脊樑。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都作出了光輝的榜樣,他們的的精神就是民族前進的動力。雖然我們現在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但是他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舉動確實令人讚歎。順便說幾個吧,要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評論。

    荊軻,戰國時期燕國的俠士,面對強秦的橫掃天下,荊軻受燕太子丹之命刺殺秦王羸政。他冒著殺頭的危險,把匕首藏在燕國地圖的尾部,騙過侍衛。來到宮廷,刺殺秦王,雖敗猶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豪俠之氣,千古長存。

    蘇武,東漢使節,出訪匈奴,卻被扣留,歷經雨雪風霜,拒絕一切軟磨硬泡,威逼利誘,節鞭時刻不離手,寒暑易節,飢寒交迫,蘇武在寒冷的異鄉牧羊十九年,體現了一個漢人崇高的民族氣節。李陵雖有情可原,畢竟還是變節了,這是現實情況與內在品質的區別。

    文天祥,南宋抗元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被俘後,寧死不降,元人要文天祥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寫了《過零丁洋》一詩以明志,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7,忽必烈親自勸降,並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還是大義凜然,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史可法,明朝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明末抗清民族英雄,面對清軍對揚州的十日屠城,史可法率領全城軍民誓死抵抗,頑強不屈,史可法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最後因孤立無援,彈盡糧絕而英勇獻身,後人只不梅花嶺上築了衣冠冢以為紀念,因為遺體都找不到了。清康熙皇帝也為史可法賜諡,敬佩他的民族節。

    譚嗣同,近代“戊戌變法之六君子”之一,“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庚。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為了民主共和而英勇獻身,錚錚鐵骨,耿丹心。可圏可點,可歌可泣。

    還有很多人。他們表現出來的氣節才是這個民族的崇高精神風貌。

  • 3 # 陳慶之的氣魄

    這不是高中作文常寫的例子嗎?哪個名人其實都可以往上套,歷史名人大多具有這個性格。

    什麼蘇武牧羊,孔子周遊列國,司馬遷著史。

    還有一段話裡面的這些人都是: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這裡面的哪個人不具備這種品質吶?

    孟子裡面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謂歷史名人,起碼都經歷過一些苦難的,也具有堅毅的品質,這支撐他們後來展現自己的輝煌。

    再說其他幾個。

    劉邦 ,張良,武則天,杜甫,岳飛,文天祥,朱元璋,于謙,曾國藩等。

    作答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還需要進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