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北傻狍子噢唔

    《宋史》本傳記,“名將中的賢者”符彥卿有三個兒子,長子昭信、次子昭願、三子昭壽。但在傳中,還記有其名為“昭序”的兒子守徐州之事,則前後矛盾,是撰者筆誤,還是彥卿實有四子,在記述其子時有所漏失?大概因彥卿之子均為“非著名”人士,目前尚無深入考證。

    《宋史•符彥卿傳》後對長子昭信所記僅有兩句話,簡述了其在世時所任職務和卒年、贈官,對次子昭願則做附傳,略記生平事蹟,亦無可稱述。

    而在彥卿傳所記三子中,幼子昭壽最不成器,撰者卻以附傳的形式,詳記了昭壽的一生。這或許是撰者有所感慨、刻意而為?

    附傳記,昭壽(?-1000),字如期,參加工作最初的官職是“供奉官”,大概是憑彥卿的恩蔭而得。宋太祖開寶七年(966),升“西京作坊副使”職銜,後升為六宅副使、遙領蘭州(治今甘肅蘭州)刺史。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冬,昭壽與劉知信一起,任鎮州駐軍監軍。宋太宗派兵北征北漢,又與知信為“押隊都監”,後升職銜為“尚食使”,實任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刺史。端拱二年(989),任洪州(治今江西南昌)知州。淳化四年(993),改任定州知州。宋真宗鹹平初年(998),升職銜為鳳州(治今陝西鳳縣鳳州鎮)團練使、實任益州(治今四川成都)鈐轄。

    昭壽自以為出身高門貴家,傲慢放肆,雖擔任略當今之軍分割槽司令的重要職務,但每天只是遊玩、擺酒,經常戴紗帽、穿白大氅,在後花園躺臥,不理軍務,有所裁決,就讓家丁傳達。而昭壽偏又好錢,召集很多集織錦工人到衙門內舍織造花樣精巧的錦帛,每當織造需要物品,就到市上賒購,半年多後才還賬,甚至讓部下強搶;又多夠黍稻糧食,尚長在地裡未及成熟的也強購而來,卻不貯在倉庫,反而寄存寺廟道觀中,時間久了糧食損壞,即就強逼和尚道士賠償。同時,縱容家丁、傭僕欺凌忽所轄官兵。

    然而,昭壽任職益州之時,波及地域廣、持續時間長久的李順、王小波禍亂剛剛平定,人心洶洶,社會還不穩定,益州知州牛冕為政寬慢松馳,治理不善,昭壽又無能治軍,益州百姓、軍兵都非常怨憤。益州駐軍“神衛軍”士兵趙延順等八人計劃殺死昭壽,但一直沒敢舉事。鹹平三年(1000)正月初一,朝廷派到益州的宮廷使臣自峨眉山還京,昭壽嚴令手下馬伕置備鞍馬,準備向使臣送禮。趙延順等人藉機解開馬棚中所有馬匹的韁繩,把馬趕到衙堂亂奔亂跑,然後大呼小叫,裝作追馬,闖入昭壽辦公的廳堂,抓住昭壽,砍下昭壽人頭,一併殺死昭壽的二名僕從,接著佔據武器庫,奪取兵器。益州都監王澤得訊,急忙召喚所轄部隊都虞候王均率兵擒捕趙延順等。趙延順左手提著昭壽的人頭,右手提劍,見王均率兵趕來,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其他起事軍兵則一擁而上,強推王均為帥,會合當地驍猛軍、威武軍兩支部隊的軍兵,一同舉旗造反。

    昭壽死則死矣,益州則再次陷於戰亂,直到當年秋天,朝廷費了極大人力物力,才討平這場純粹因人禍導致的兵變。

    “不作不死”,是近年之流行語,但以之評價千年前的宋朝“紅二代”符昭壽,亦頗恰當。

  • 2 # 紅利石雕

    要說符昭壽就得先講講其父符彥卿,符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

    符彥卿是將門之後,從小聰明伶俐,13歲就能騎射,此人勇而有謀,善於用兵。多次與契丹交戰,名震敵國。他禮賢下士,待下有恩,在軍中威望頗高,封后魏王,三個女兒又分別為周世宗、宋太宗的皇后。當代盛貴,無人能比!

    符彥卿一生共有三子三女,兒子:符昭信、符昭願和符昭壽;女兒:宣懿符皇后、宣慈符皇后、懿德符皇后。

    符彥卿這幾個兒女後來雖然沒有父親那樣的至高聲望,但也中規中矩不辱家門,只是唯獨小兒子符小壽做事有點荒唐,因為他還引起了兵變。

    符昭壽、字如期、生辰不詳,可能是因為在兄弟們中排行最小的緣故,兩個哥哥官居要職,姐姐和妹妹亦都嫁入了帝王之家成了皇后。衣食無憂的他自小就是京城出了名的紈絝子弟,舉止乖張,飛揚跋扈,甚至做出搶奪民女的事情,因地位顯赫別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最初是在京城補了個供奉官,因為家世的原因,符昭壽一路官運亨通做到了刺史,此人做官專橫獨行、剛愎自用,不像父親那樣為人謙恭,禮賢下士,屬下官員經常哀聲怨道的。

    998年,符昭壽為天雄軍邢州二鈐轄,後遷鳳州團練史,益州(四川)兵馬鈐轄。

    符昭壽為整頓軍紀,不顧勸阻下令罰懲了益州神衛營趙延順等八人。

    鹹平三年(1000年)正旦,符昭壽為中使送行,神州營趙延順八人乘此機會,把馬廄中所有馬匹,全都解開疆繩,讓馬群四處亂奔,趁符昭壽不備,突然抽刀殺之,之後這些人又佔據了武庫,發動兵變。

    同年秋,平定叛亂,斬王均、趙延順等人。事件平息之後,朝廷禮葬了符昭壽,並賜其子符承諒娶齊王女嘉興縣主為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修仙小說的裡面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