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飛九天2018
-
2 # 王可期
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吏治腐敗,氣候不調,東北滿人入侵,導致王朝危機日益深重。當時主要有三種軍事力量:明王朝、滿清、農民軍。最初是農民軍和滿清夾擊明王朝。明亡。農民軍沒有意識到明朝殘餘勢力依然強大,四處為敵,終於在滿清和吳三桂聯手剿殺。
當時,農民起義如星火燎原,其中湧現出李自成、張獻忠等傑出將領。李自成招賢納士,禮賢下士,對老百姓好。百姓中流傳有“家家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諺語。李自成雖然也經歷失敗,但隊伍越來越壯大。明軍在與清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崇禎帝憂柔寡斷。李自成一舉攻克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進京後,沒能有效約束部下。很多隨從認為既然攻克都城,逼死皇帝,那就是改朝換代,大獲全勝。加之農民軍要不是經過嚴格訓練,就可能墮落為烏合之眾。於是兵驕將悍,搶劫百姓,拷打降臣,收羅金銀。大將劉宗敏甚至殺了手握重兵的吳三桂的父親,收了吳三桂的妾陳圓圓。出身知識分子的李巖苦心相勸,反落得被殺的下場。
這樣一來,李自成大失民心。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降了滿清。李自成在明朝殘餘勢力和滿清夾擊下,大敗而逃,最終被殺。
-
3 # 大飛熊騎士
形勢不一樣,人心不一樣了。在和大明作戰期間,李自成軍是共“患難”。在和清軍作戰時,京城攻破,明朝滅亡,開始享福,人心也不齊了。
明朝作戰時期。盧象升在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擊敗叛軍,還把李自成的騎兵消滅得殆盡。可惜,他最後在和清軍戰鬥中,被隊友坑死。這是大明自斷“臂膀”的例子之一。
(盧象升)
正是因為明朝後期的混亂,腐化,優秀的將領損失嚴重,李自成才能死灰復燃。
清軍作戰時期。攻破京城後,李自成軍從“患難”到享受了,雖然有軍令,架不住大軍志得意滿。從幾個方面,李自成軍再不如當年了,
第一,因私廢公。
大順的大將劉宗敏強佔吳三桂寵妾,致使吳三桂造反,這是享受大於公事了,當然吳三桂也是一樣。
(陳圓圓)
第二,開始懈怠。
李自成本來派劉宗敏帶大軍去打山海關,劉宗敏對李自成說說:“憑什麼我去打仗,你在享福?”李自成無奈,只好親自帶兵。可見,上下之心了。
第三,山海關之敗。
山海關之戰,不能速勝,原因多方面。關鍵吳三桂“及時”投降了多爾袞,清軍觀戰變參戰,李自成轉勝為敗,輸了這場關鍵的戰爭。
第四,戰鬥力嚴重下降。
李自成軍戰鬥力極速下降,除了人心因素,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鼠疫的侵襲,早在京城被攻破時,鼠疫已經橫行。第二,明弘光建立,使很多降軍離開李自成陣營。
第五,殺李巖。
李自成聽了牛金星的饞言,殺了大順軍重要的人物李巖,從此上下離心加劇,加速了李自成的滅亡。
-
4 # 好人吉姆
大層面的講 明末老百姓反明的勁頭比反李高的多 清朝進來之後一頓攻心洗腦心理戰 再加上一些減稅養息的仁政給老百姓整懵了 感覺清廷還是算可以 鬥志一下整沒了,至於這麼剃髮易服那都是小事影響不了什麼大局,對老百姓來說肚子遠比頭髮重要。如果清朝像明朝一樣管快要餓死的人還得派三響你看他清朝能不能做上龍椅?那是不可能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李自成自崇禎二年起兵以來,屢敗屢戰,流竄於全國各地,雖然一直被明軍追剿,但始終敗而不亡。猶如一個小強,一次次復起,最終抓緊機會進入餓殍遍地的河南,裹挾上百萬人,一舉佔領北京,致使崇禎帝在煤山吊死,滅亡明朝,建立了大順政權。
面對明朝圍剿,李自成能夠一次次屢敗屢戰,為何在一片石被吳三桂和滿洲八旗擊敗後卻一蹶不振,最終被地主武裝殺死呢?
第一,李自成在被明軍追剿時,是處於弱勢地位,朝不保夕,因此李自成的隊伍始終能夠團結如一。即使有矛盾,也會被面臨的殘酷環境中壓下去。
而進入北京城後的李自成部隊,心滿意足,覺得從此就是他們坐天下了。部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墮落,他們拷掠明朝投降的貴族官吏,在北京城縱兵搶掠,大失民心。
第二,圍剿李自成的明軍不斷被崇禎帝和黨爭干擾。無論是孫傳庭還是洪承疇,都是極為優秀的能臣幹吏,他們文武雙全,李自成一次次被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每次面臨成功時,總會有崇禎帝瞎指揮或其他官僚扯後腿,使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逃脫。
第三,所面臨軍隊戰鬥力不同。李自成在明朝被圍剿時,面臨的部隊始終是明朝的二流部隊。明朝最精銳的邊軍和關寧鐵騎都在邊疆防備著蒙古和八旗。因此,一旦面對當時處於巔峰的八旗和精銳的關寧集團聯合時,已經墮落的李自成部隊,頓時不敵,一敗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