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7441438013

      1.可獲取大範圍資料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範圍的資訊。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影象,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km2。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影象,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獲取資訊的速度快,週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影象。Meteosat每30分鐘獲得同一地區的影象。

      3.獲取資訊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採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資訊的手段多,資訊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資訊。例如可採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採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資訊。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遙感技術所獲取資訊量極大,其處理手段是人力難以勝任的。例如Landsat衛星的TM影象,一幅覆蓋185km×185km地面面積,象元空間解析度為30m,象元光譜解析度為28位的圖,其資料量約為6000×6000=36Mb。若將6個波段全部送入計算機,其資料量為:

      36Mb×6=216Mb

      為了提高對這樣龐大資料的處理速度,遙感數字影象技術隨之得以迅速發展。

      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資料的新階段。遙感影象的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資訊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遙感(Remote Sensing),從廣義上說是泛指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即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從遠處透過儀器(感測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資訊(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資訊),經過資訊的傳輸及其處理分析,識別物體的屬性及其分佈等特徵的技術。

      通常遙感是指空對地的遙感,即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臺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透過感測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資訊進行探測,並經資訊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當前遙感形成了一個從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間,從資訊資料收集、處理到判讀分析和應用,對全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多層次、多視角、多領域的觀測體系,成為獲取地球資源與環境資訊的重要手段。

      遙感在地理學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了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使地理學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遙感資訊應用是遙感的最終目的。遙感應用則應根據專業目標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遙感資訊及其工作方法進行,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遙感技術系統是個完整的統一體。它是建築在空間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生物學、地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的,是完成遙感過程的有力技術保證。: 1、按搭載感測器的遙感平臺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所採用的遙感平臺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地面遙感,即把感測器設定在地面平臺上,如車載、船載、手提、固定或活動高架平臺等;航空遙感,即把感測器設定在航空器上,如氣球、航模、飛機及其它航空器等; 航天遙感,即把感測器設定在航天器上,如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等。 2、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主動式遙感,即由感測器主動地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一定波長的電磁波,然後接受並記錄從目標物反射回來的電磁波; 被動式遙感,即感測器不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電磁波,而是直接接受並記錄目標物反射太陽輻射或目標物自身發射的電磁波。 3、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波段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的工作波段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紫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3~0.38um之間; 可見光,其探測波段在0.38~0.76um之間; 紅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76~14um之間; 微波遙感,其探測波段在1mm~1m之間; 多光譜遙感,其探測波段在可見光與紅外波段範圍之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食,半流食,軟食分別都包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