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愛國學
-
2 # 夏有涼風61
首先這裡我要說的是不管古代也好,現代也好診脈不是治病,而是診病,就是透過給病人把脈詢問和觀察來確診病人得的是什麼病,才能來對症下藥。古代懸絲診脈是隻針對婦女的一種把脈方法,因為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大姑娘,小媳婦的病了,醫生只能隔簾懸絲,中醫把脈只是四診的一種診病方法,但還得綜合中醫裡的“望”聞“問診。當然給古代婦女看病也就用不著望了,只能是以問的方式瞭解病情,加上病人所得症狀在結合把脈來判斷是得了什麼病?得用什麼藥。所以古代給女人看病是最考驗醫生的技能了,好像有一句話叫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可見古代給婦女看病之難度。古代懸絲診脈從絲上察之病人脈動細微變化,確實很難。如果手把手把脈也就診個七八分,懸絲的話不能說一點用處也沒有,我估計細查入微的話,能診個三四分就不錯了,這還得說是臨床經驗老道的老中醫。
要問古代懸絲診脈真的能治病嗎?答案是診對了就能,診不對就不能。
-
3 # 青言論史
作為一個學西醫出身的歷史愛好者,我知道我的答案會被很多中醫支持者批判,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切脈能不能診斷疾病,我不大清楚;但是懸絲診脈,肯定不行。
中醫講究個望聞問切,切就是把脈。我也曾學過一點中醫的皮毛,知道脈象對應著機體的一些變化,但原諒我學的不深,也實在講不清這些跟已經搞得很明白的現代醫學之間有什麼聯絡。唯一能說得上有關係的,就是脈象的變化和心臟跳動有關,可能和一些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關係。
但是懸絲診脈,我就實在不知道有什麼聯絡了。我們知道,人的脈搏本來就是非常微弱的,講實話如果不是對醫術有些瞭解的,可能切脈都切不準,都不知道寸關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而就這麼一點非常淺薄的脈搏,還要透過本就纖細的一根絲線來傳導,請問還有多少可靠性呢?怕是病人手指輕微動一動就能擾動這根絲線,更不用說打個噴嚏什麼的了!
至於靠懸絲診脈就能判斷出喜脈,那更是一派胡言。別說是切脈了,就是靠聽診器,單聽母體心臟都聽不出來懷了孕,一根本就基本屬於胡扯的絲線就能說明懷孕?別逗了。
燒傷超人阿寶曾經發過一個英雄帖,找兩組懷孕的和未孕的女性做實驗,請中醫大佬們來懸絲診脈一把,看看準確性怎麼樣。據我所知,這個帖子,至今為止,也沒人敢揭。
-
4 # 天長水秋
謝謝邀答。我是天長水秋,歷史問答達人。
題主問:古代的懸絲診脈真的能治病嗎?
中醫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用現在的眼光,回頭看古代的所謂懸絲診脈,感覺怪怪的。有點像所謂的帝王出生之前的各種神兆,比如感光而孕,比如夢見神龍入懷等等。
我們可以確定懸絲診脈可以,懸絲治病不可能。懸絲不過是望聞問切中的切,是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豈能治病?
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只能憑借歷史記錄來看懸絲診脈。除了史書就是小說最能記錄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小說最為可靠的是《紅樓夢》和《金瓶梅》。
遍查金瓶梅和紅樓夢,有很多給婦女看病的細節描寫,都找不到懸絲診脈這一過程的描述。
比如這一段:
西門慶的小妾李瓶兒生病,任醫官與西門慶素有往來,就被請去看病。任醫官看病的時候,就是隔著帳子替李瓶兒把脈的。書中說丫鬟迎春:
便把繡褥來襯起李瓶兒的手,又把錦帕來擁了玉臂,又把自己袖口籠著他纖指,從帳底下露出一段粉白的臂來,與太醫看脈。
一番診治之後,任醫官說李瓶兒;元氣原弱,產後失調,遂至血虛了。
再比如《紅樓夢》第十回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說的是張太醫給秦可卿切脈:
於是家下媳婦們捧過大迎枕來,一面給秦氏靠著,一面拉上袖口,露出手腕來。這先生伸手按在右脈上,調息了至數,凝神細診了片刻功夫。換左手,亦復如是。你有過看中醫的經歷嗎?跟這段描寫是不是頗為相似?
《金瓶梅》和《紅樓夢》裡給女人看病的描寫不止這些。透過這兩個經典的細節描寫,我們可以知道,那時候並沒有所謂的懸絲診脈。至少在金瓶梅和紅樓夢的時代沒有懸絲診脈。
有人說中醫的孫思邈給那誰誰懸絲診過脈,黑紙白字分明記得,難道是假的不成?我不知道當時的記錄者是怎麼看到的。但我想說《宋史》裡說趙匡胤出生後滿屋子香氣繚繞,你信嗎?
道理就是這樣,懸絲診脈就跟古人記錄的某某是他媽感光而孕一樣一樣的。
回覆列表
古代懸絲診脈不能治病。
懸絲診脈指的是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因此就把絲線的一頭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頭則由醫生掌握,醫生必須憑藉著從懸絲傳來的手感猜測、感覺脈象,診斷疾病。
中醫治病,診斷由“望、聞、問、切”四要素組成。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進行過懸絲診脈。不過,他為皇室的后妃、公主們看病總是先詢問皇家病人的貼身丫鬟,瞭解病人的發病過程,瞭解生活習慣,既往病史,經過“望聞問”,就已經胸有成竹,得出病因。對症施藥,標本兼治,使病人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