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大師釣魚了

    問的有點抽象,我來先回答下吧。

    本人環境工程畢業,從事環保相關工作十多年。

    先說下目前環保治理的弊病。

    一,過於關注汙染治理。

    目前現有的法規及監管都偏向於汙染治理。比如開個化工廠,一般會關心你的廢氣廢水產生什麼汙染物,透過治理設施是不是濃度達到標準以下,排放強度能不能達到要求,區域是不是能夠容納下這些汙染物的排放。

    但是,對於比如提高效率,採用先進工藝,採用先進技術等來減少單位產品的汙染物產生這方面,環保部門幾乎無法管控,畢竟環保部門人員不是對每個行業都精通工藝。

    目前現有的管控也僅對落後淘汰產能,落後工藝發改委有方針和目錄。環保最多再要求做個清潔生產,能源評估,但總的而言執法和監管強度不像對汙染管控那麼嚴格和重視。

    由以上也因此讓企業更關注於後期的汙染治理。

    二,能不能進行從根本上消除汙染?

    只要有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肯定免不了會產生汙染。交通要燃燒燃料產生顆粒物和有害氣體,洗衣服要利用水資源產生水體汙染,吃肉需要養殖也產生糞便汙染,吃素需要農藥化肥。可以說只要人類有需求有活動就會有汙染產生,隨之也就回到了第一條,產生汙染物並對汙染物治理。我提到的這個並不是指汙染環境後再去修復,而是為了避免汙染物產生環境破壞而進行處理,比如設立汙水處理廠,設立垃圾填埋場等。但是汙染治理設施的處理能力肯定不是百分之百,因而還是會有汙染物或環境的不利影響存在。因此,只要人類有經濟活動,就會隨之產生環境的變化。

    那為什麼古代環境沒有現在這麼差呢?這個只是相對而言,古代也有環境汙染(比如焚燒森林改種植),總的汙染不是那麼明顯。主要因為古代產生的環境的變化在環境的自淨能力以內,所以不會出現環境明顯變化。古代和現代舉例,就像以前1平方公里上有五口人,這些人拉的屎和汙水,放到這個環境裡,一下子就變的乾淨了(讓我想到以前的河流上游村子會往裡倒馬桶,下游的村子在裡面洗菜挑水吃的場景了)。而現在相當於一平方公里裡面有2000人,這些人生活產生的汙水,即使有汙水處理設施,但是附近的河水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乾淨了。

    三,那怎麼才能根本上解決汙染問題

    大家都知道,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靠的是gdp,也就是這個地方的創造出來物資或服務。那gdp越高,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耗的越多,汙染也產生的多了。再看前兩點分析,似乎是個無解的死迴圈。

    其實不然,隨著gdp的提高,也會提升這個地區的生產效率(生產力),本質就是科技進步。簡單說就是花同樣多的資源可以生產更多的產生或服務。所以還有一些指標如萬元能耗,萬元水消耗等指標。隨著科技進步,資源和能源會利用更加高效。

    同時,隨著科技進步,汙染的治理方法治理效率也會有大幅提升。舉個例子,加除塵器效率90%,是不是感覺很厲害。那就是100噸粉塵,會有10噸粉塵進入這個環境。如果我們換個新的除塵器,效率99%,那100噸粉塵只有1噸進入環境。也許就是這個提升的9%的治理效率,能讓環境裡10噸的汙染變成1噸,整整差了10倍。如果再發明效率99.9%的除塵器,那時可能就只有0.1噸的空氣汙染了,如果這個數字又能在該區域環境自淨能力範圍內,那就是“藍天”。

    總之,環境汙染的根本手段還是科技進步。也是唯一促進手段。

  • 2 # 匹夫行者

    人員聚集密度太大、導致車輛、電力、水利等各種能源集中消耗巨大,遠遠超出自然界的淨化清汙能力,這是汙染形成的根本。

    所以我認為,大中城市的汙染最嚴重,應該提倡城市中小化、鄉鎮園林化、村村環保化、家家自潔化。

    具體措施包括:城市大力發展公交運輸,市內禁止所有私家車通行。這樣即減少排放利於環保,更方便民眾出行,明顯縮小貧富差距。真正地節能減排、提高效率、提升幸福感。

    在縣級城市和鄉鎮,做好基礎設施規劃,居住環境園林話,出行方便化,更有利於人民身心健康。

    在農村,為農戶家庭設計提供安全可靠的沼氣、太陽能、風能等家庭潔淨能源設施來保證農民生活自給自足。所以裝置分期付款、終身保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咋樣養綠蘿花能不能澆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