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
2 # 科技和生活
要看宇宙中的天體誰更強大,看的不是它們的個頭,而是它們的噸位!就像我們比較一立方米棉花和一立方米鐵誰重量更多一樣。把我們的地球變成一個黑洞,還不如一個乒乓球大,變成一箇中子星,也不過直徑22米左右,變成一顆白矮星,那直徑也就二三十公里,所以宇宙中的天體,看著不是塊頭,而是噸位,也就是說質量為王。
個頭一樣大的行星和恆星比較起來,恆星的質量會比行星大得多,因為要成為恆星,質量必須要達到木星的80倍才可以,因為只有到達木星80倍的質量才能引發內部人核聚變,使星球成為恆星,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最小的恆星是EBLM J0555-57Ab,這是一顆紅矮星,剛剛超過恆星質量的最小極限,體積還沒有木星大,只和土星相當,然而它的質量卻是木星的85倍,木星質量相當於土星的3.3倍,那麼算下來,這顆恆星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土星的280倍,可見,行星和恆星比起來還是差得遠。
把它們對照地球和月亮這樣的行星和衛星,或我們者會有更直觀的理解,月亮的體積是地球的1/49,質量是地球的1/81,然而月亮只能圍繞地球轉,但是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來,同樣體積的恆星很可能比同樣體積的行星的質量大了幾百倍,所以星星也只能圍繞恆星運行了。
-
3 # 徒步看風景的Why
不論恆星行星,是看質量的。象地球和月球,他們是以地月系統的質心互繞的。冥王星和卡戎系統也是一樣的。體積不代表什麼。幾十年前,有一顆直徑180萬公里的彗星路過,比太陽大40萬公里。太陽應該是一動不動的,因為質量差異太大了。最大的行星應該比最小的恆星質量大,但兩者同時出現在一個系統似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知道,行星繞恆星旋轉,那是因為恆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然而,體積並不能決定物體質量的大小,物體質量的大小還與密度有關。這就好比體積同樣大小的足球和鐵球,顯然是鐵球更重,因為鐵的密度更高。
在宇宙中,確實會出現恆星和行星的體積一樣大,甚至行星的體積更大的情況。行星和恆星的差別在於質量,它們都是在星雲中形成。星雲中的物質主要為氫氣和氦氣,恆星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星雲,最終質量變得很高,有條件使其內部發生核聚變反應。殘留下的星雲則會形成行星,所以行星的質量很小。
雖然恆星的質量比行星更大,但它們吸收了一定量的星雲之後,由於自身的引力坍縮作用,能夠使這些物質緊密壓縮,導致體積反而縮小。直到吸收了足夠多的星雲之後,體積才會開始慢慢變大。正因為如此,對於質量最小的紅矮星,其尺寸與一些氣態行星相差不大,甚至還更小。
儘管如此,紅矮星的質量還是遠大行星,最小的也有木星的80倍,否則就不能啟動核聚變反應成為恆星。因此,對於體積相同的恆星和行星,行星依然會繞著恆星旋轉。
事實上,我們平時所說的行星環繞恆星旋轉是一種簡化模型,其實恆星與行星一樣,同時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旋轉。但由於恆星與行星的質量相差懸殊,共同質心更靠近恆星,所以才會看起來是行星繞恆星旋轉。
如果恆星和行星的體積相同,那麼,它們的質量並不會相差太大,所以它們的共同質心也更加靠近兩者的中間位置,它們的運動方式更像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