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205409161
-
2 # 始終142942699
你的問題是歧視性的,缺乏對學生家長最起碼的尊重!
如果你對本職工作不熱愛,不如趁早辭職,別把孩子們給耽誤了!
-
3 # 子彬居士
送孩子上學,當然初心是讓孩子學到知識,是向老師求學,而不是讓老師當“保姆”。
提這個問題,應該是看到當今社會一種怪現象,那就是孩子犯錯誤,老師管學生一般要付出代價,一方面學生會和老師對著幹,老師被打被罵沒事,學生受了批評回家和家長一說,家長就會找學校,結果受傷的總是老師,輕則賠禮道歉,重則受到處分。我們這三中(初中)就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學生上課不但不聽講還影響其他同學,老師批評兩句,學生就罵老師,老師推了學生,學生就還手了。用凳子把老師鼻樑砸塌,住院。學生家長一分錢也沒出,還怪老師體罰學生,到學校不依不饒。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
為什麼現在老師會有為難情緒,寧可成績上不去,也不會嚴格管理,怕出事,形成“保姆”式管理。
第一,現在的孩子不好管了。條件好了,孩子又少,從父母到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慣著,從小就自我任性。
第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處理師生矛盾往往只注重息事寧人,怕家長到學校鬧,到教育主管部門上訪,不管上訪是否有禮,就要對學校領導和當事人老師進行處分,以此來把事件壓下。這裡不排除有個別素質低下的老師變態體罰學生,我相信在這種態勢下,這樣的教師腦子就是進水了。
我送孩子上學的初心就是學知識,包括學習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配合家長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孩子才會成才。即使考不上什麼名牌大學,只要有高尚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孩子就是優秀的。送學校求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而不是讓老師當“保姆”,讓孩子去學校養“大個子”。
希望所有家長能正確對待教育,國家職能部門能正確處理因管學生而引發的糾紛事件,社會能正確宣傳正能量的東西,形成正能量的輿論氛圍,對國家未來負責。
-
4 # 使用者9265811022741
送孩子上學當然是為了求學,至於讓老師當保姆,我自己沒這想法。在我看來,送孩子到學校,一方面是想讓孩子學知識,另一方面是想讓孩子學著和同學老師相處,畢竟孩子漸漸的大了,他需要學會怎樣和別人打交道。這是我們家長無法給予的,孩子即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員,他們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學會融入這個社會。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學會做人更重要。
-
5 # 貓不魚老師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家長送孩子上學的初心當然是求學。但是讓老師當保姆的不是家長而是學校。學校在家長的監督下做的無奈之舉。
知識改變命運。相信每個家長都明白這個道理。他也的確希望孩子成績好。問題是,一旦孩子出現了安全問題,有個別家長就不依不饒。想出各種辦法維權。不僅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榮譽,更有甚者,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一但孩子在身體上或精神上出現問題。個別家長首先想到的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前不久,益陽一名家長在送孩子上學途中玩手機,不慎將孩子遺忘車中九小時,導致孩子高溫缺氧致死。這名家長首先想到的是學校為什麼沒有及時通知他孩子沒有到校,向學校索賠3.2萬元。還有剛剛了結的一件事情。一名沭陽高三學生狀告班主任,理由是班主任使他沒有考上大學。要求退還送給老師的物品以及38萬撫慰金。案子的結果是法院駁回了他的訴求。
攤上一樁事兒,就夠勞神傷心的。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全校就1000多個孩子。早上7點到校,晚上5:20離校。這麼長的時間段,這麼多孩子,保不齊就會出現磕磕碰碰、打打鬧鬧,或其他意外的事情發生。為了安全起見。學校老師全天時輪班兒守著學生,真正成了學生的守護天使、保姆。
課間不準追逐打鬧,樓道里也得安安靜靜。體育課不能做冒險性的體育專案。看似孩子得到了保護,其實是人為的剝奪了孩子成長的天性。
上課也是這樣。體罰學生絕對是丟飯碗的事情。有時候批評呵斥,都怕學生想不開,做出衝動的事兒。保姆只有服務的義務,以得到客戶的滿意。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家長滿意的教育。家長滿意,就是當今最好的教育。
至於它對不對。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回覆列表
我送孩子上學的初心"是去向老師求學","還要讓老師替身父母既保姆角色"。為什麼?
作為家長送孩子上學是為了學習知識,學習老師的做人做事優良品質,但是,作為老師只教知識不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與身心健康,以及辨別事非識別真假提高認知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樣的初心期盼與"家長情懷"是所有送孩子去上學的"共同性期待"。作為老師也是為人父母,"角色換位"思考,同樣有這樣的"初心期盼",尋求盡職盡責,全面教育關心孩子的"老師"。所以,送孩子上學的"初心"與學校老師的教育管理孩子的"誠心"齊心協力,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