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233699882
-
2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科林斯同盟根本就不是反對斯巴達的,它是馬其頓的腓力二世為了整合希臘資源對抗波斯組建的聯盟。
同盟的主要條款:
* 成員城邦共同組建軍事力量。* 最高審議會議(Synedrion),即各城邦的代表大會,在科林斯召開。* 同盟會制止任何針對同盟成員的侵略和顛覆行為。* 同盟軍按照各城邦的人口來徵兵。* 腓力二世是同盟軍的最高統帥。
斯巴達被底比斯擊敗後,實力大減。城邦內能負擔起個人裝備的公民士兵越來越少,雛鷹數量從巔峰時期的數。千人降低為幾百人。整個城邦依靠國王帶隊到海外當僱傭軍過活,對馬其頓的威脅極為有限。亞歷山大東征時,馬其頓人僅用了留守力量就擊敗了斯巴達,第3代甚至輕蔑的說斯巴達人的造反,不過是老鼠打架。此後上百年內斯巴達人和馬其頓軍隊較量數場,幾乎是一邊倒的失敗。
-
3 # 小秦0925
科林斯聯盟是在公元前395年,由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在科林斯組成聯盟反對斯巴達。
科林斯戰爭是以雅典為中心的古希臘城邦聯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戰爭。
戰爭的主要原因是發達的希臘合城邦國家力圖擺脫斯巴達的霸權統治。
-
4 # 虛竹不虛
科林斯戰爭因斯巴達人因希臘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而貪心大起,自認為有了足夠的力量,於是便輕蔑地對待先前的盟國。他們獨自攫取了戰爭的勝利果實,不顧在大戰中出力甚多、損失慘重的科林斯、麥加拉、底比斯等城邦的要求;同時,還任意干涉各邦內政,到處推行斯巴達的寡頭政體,因而引起了以前盟國的強烈不滿。 科林斯等城邦,一直都懷有野心,力圖在本土擴大地盤,在海外增強勢力,爭當地區乃至全希臘的霸主。它們以前與斯巴達一起攻打雅典,就是因為不能容許雅典的霸主地位。因而它們也就不能容許斯巴達代替雅典對他們發號施令,於是聯合起來反對自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建立霸權的斯巴達,史稱科林斯戰爭,而科林斯組建的反斯巴達同盟叫科林斯同盟。波斯在這次戰爭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挑起事端,左右戰局,甚至對戰爭的結束施加重大影響。
戰爭爆發前,斯巴達因捲入波斯的王位繼承鬥爭而與波斯發生了戰爭。斯巴達國王率軍遠征小亞細亞。波斯人為了反擊敵軍,有意在他們的後院點火,因而利用希臘各邦對斯巴達的不滿,策動它們對斯巴達開戰。公元前396年,羅德人提莫克拉底斯被波斯派往希臘各邦充當說客,他先後訪問了阿爾哥斯、科林斯、底比斯和雅典等主要城邦,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結果使它們進一步增強了反斯巴達的決心。
戰爭爆發前,希臘各邦對斯巴達的不滿早有表露。公元前404年,斯巴達與雅典簽訂和約,底比斯和科林斯曾經反對過簽約條件;前403年,斯巴達國王率軍再入阿提卡,底比斯和科林斯又拒絕合作;前399年,斯巴達出兵侵略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小邦伊利斯,科林斯和彼奧提亞各邦都曾拒絕派軍。所有這些說明,從前的同盟國早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並進一步促使科林斯同盟的成立,和後續科林斯戰爭的爆發!
回覆列表
在古希臘,就像中國古色時軍閥混戰雷同,只要當政者的執政違背其他地方勢力,地方勢力就會暫時結成同盟與當政集團開戰。在這期間一定會有外國勢力插手,為了自己的利益向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方提供金錢上的幫助,以達到自己所要的利益。
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斯巴達人留下了名將萊山德主持雅典的重建。在他的扶植下,雅典的“三十僣主”再次粉末登場。這批貴族寡頭一上臺就開始反攻倒算,大量處決敢雨他們作對的民主派,短短八個月內,有超過1400人被處決,雅典後期的風雲人物阿基比阿德斯也被缺席判處流放,民主派大量逃亡。公元395年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曾在科林斯召開軍事會議,故名。這時的波斯國王(今天的伊朗)乘機干涉希臘事務,先助聯盟者取得多次勝利,後又轉而幫助斯巴達。公元前387年斯巴達簽訂犧牲全希臘利益的“大王合約”,戰爭在波斯壓力下宣告結束。
戰爭過程
這次戰爭的原因是,發達的希臘各城邦國家(底比斯、阿爾戈斯、科林斯、雅典、伊利斯和阿克內尼亞等)力圖擺脫斯巴達的霸權統治。同斯巴達處於戰爭狀態的波斯給聯盟提供了金錢援助。
在克尼多斯島附近的海戰中,希波聯合艦隊在雅典人科農的指揮下擊潰了斯巴達人的艦隊,從而結束了斯巴達的制海權。
科羅尼亞附近和科林斯附近的伊斯特姆和列和列赫伊港灣沿岸的陸上交戰,證明了雅典人在裝備上佔有優勢:雅典戰略家伊菲克拉斯統領的機動輕步兵使用投擲武器和攻擊武器——長標槍、鏢槍和劍,戰勝了斯巴達人遲鈍的重民軍。
戰爭結果
斯巴達戰敗後,開始同波斯談判。波斯由於害怕雅典強大,改變了方針,轉而支援斯巴達。在波斯的壓力下,科林斯戰爭終於結束了。公元前386年在撒狄締結了安塔達斯和約,該和約助長了斯巴達在希臘的霸權,也使希臘失去了在希臘和波斯戰爭期間獲得的征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