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孟子認為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這句話出自孟子的經典如儒家作品《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原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譯文:同情心,人人都有這種思想;羞恥心,人人都有這種思想;恭敬之心,人人都有這種思想;是非心,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同情心,仁慈的;羞恥心,原則;恭敬之心,禮貌的;是非之心明智的。仁、義、禮、智,不是由外界贈給我的,我當然有它的,不想了。

    《孟子》,《四書 》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

    《孟子》章節目錄: 《梁惠王章句》 《公孫丑章句》 《滕文公章句》 《離婁章句》 《萬章章句》 《告子章句》 《盡心章句》

    擴充套件資料:

    本篇賞析

    說是闡述,其實也是重申,因 為其主要內客,即關於惻隱、羞惡、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 們與仁、義、禮、智之間的內在聯絡,他在《公孫五上》裡已經 提出並闡述過了。只不過在那裡是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發, 探討“四心”與“仁政”之間的關係,具有政治心理學的色彩。

    而 這裡則是純從人性探討的角度出發,回答學生關於人性是否天生 善良的問題。

    其實,到底人性是如孟子的看法天生善良,還是如苟子的看 法天生邪惡,或者如告子等人的看法無所謂善也無所謂惡,這是 一個很難說得清的問題。

    即便是哲學思想進步發展到今天,對於 這個古老的話題,學者們往往也莫衷一是,各執一端。所以,孟 子的看法的確也只能代表一家之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茴和陳尋在一起了麼,看電影感覺陳尋會去找方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