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三之地928
-
2 # 科學黑洞
颱風所帶來的降雨和其他形式的降雨並沒有什麼區別,颱風是從海上來,也帶來了大量的水分,但是這些都是海水蒸發之後形成的水蒸氣,最終液化成雲。因此含鹽量並不高,但是颱風直接攜帶而來海水,並沒有經過蒸發這一步驟,因此含鹽量高。學過高中地理的都很清楚風的形成條件,主要是因為冷熱空氣的上升與下降,導致部分割槽域形成高低壓,那麼高壓區的大氣就會向低壓區補充,最終形成風。而颱風的形成原理也很簡單,天氣炎熱的海面之上海水被蒸發形成水蒸氣上升,形成中心低壓區,周圍的水蒸氣補充進低壓區繼續上升,這就形成了迴圈。同時由於地轉偏向力的存在,風在橫向運動的時候會受到額外的偏向力,最終旋轉起來形成颱風。
因此颱風如果在海上有能量的補充不會削弱,但是登陸之後颱風眼經過地面的不斷摩擦並且無能量供應,最終颱風將逐漸被削弱。
今年的第九號颱風“利奇馬”10號凌晨從浙江省溫嶺市登陸,屆時它將穿過浙江省、江蘇省進入黃海西部海域,之後再次登陸山東半島,穿過山東半島後會進入渤海海域。屆時它的風力將降到5-6級風。當然我們仍然不能放鬆警惕,颱風雖然削弱了但是依然會帶來大量的降水,影響到環渤海海域的省市,
-
3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颱風從海上形成,裹挾大量海水,颱風所形成的降雨是不是含鹽量特別高?和淡水有別嗎?
“平時下的雨是淡的,颱風下的雨是鹹的,因為颱風裹挾了大量的海水,所以下下來當然是鹹的了!”看起來好像沒有毛病,但似乎我們啥時候嚐到過鹹的雨啊......還真有,只不過不是颱風帶來的!
看上去清晰可以見風眼的颱風,其實並沒有想象中會裹挾大量的海水,我們還是得來看看臺風的成因與發展過程,否則就會對臺風有所誤解!
一、颱風成因與發展過程
颱風起源於熱帶海域,但卻不是所有的區域都能生成颱風,它需要如下條件
1、必須要有一個原先存在的擾動作為颱風的種子;
2、暖性洋麵,海水溫度必須高於26.5℃,有足夠的溫差才能提供所需的能量;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緯度5度以外,需要地球自轉的科氏力偏轉,以便形成強熱帶氣旋;
4、整個對流層風的垂直切變要小,否則能量散失過快,無法形成颱風;
儘管有四個苛刻條件,但真正的因素是水汽蒸發、蒸發、蒸發......需要大量的水汽!
颱風形成需要大量的水汽,颱風的能量是水汽所提供,而颱風所經之路上的超強降水也是這些水汽所帶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颱風所形成的降水和水汽迴圈中的普通降雨並沒有本質區別!
理論上水汽蒸發中並不會帶起鹽分,但事實上會因為風的因素會有大量的細微鹽結晶隨氣流進入大氣迴圈,但這些並不足以讓水改變味道!因為跟整體水量相比,這些鹽分含量微不足道!因此在絕大部分的江水中我們是無法見到鹹雨的,不過可能因為汙染造成酸雨,水汽凝結過程中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形成了PH低於5.6的酸性降水,這就是酸雨的成因!
二、海龍捲可能造成大量海水轉移,龍捲風能量耗盡時可能形成海水雨
龍捲風大家可能都有所瞭解,它是發生於直展雲系的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風速高達30-130米/秒的局地劇烈天氣現象。其旋轉造成的極低氣壓,會將所經之處所有能帶走的物體帶向高空,或者因負壓破壞建築結構,或者由於離心效應甩到很遠的地方!龍捲風時間短,破壞力極強!
當它發生在海面時,會吸入大量的海水,甚至魚!中國的“龍吸水”描述的就是發生於湖面或者海面上的龍捲風,遠遠看去就如一條龍在吸水,非常形象!
“龍吸水”,當然並不是每次“龍吸水”都能發生天上下魚這種好事,但在全球這種事件的機率還是挺高的!
2017年09月28日,墨西哥塔毛利帕斯 (Tamaulipas) 發生了罕見“魚雨”,當然這是水龍捲的功勞!而在2010年,澳洲一個叫 Lajamanu 的小鎮則連續兩天下起了“魚雨”,很多魚落到地上的時候還是活的!當然連活魚都能帶過來,順便帶點海水來算個啥事啊!
當然幸虧水汽蒸發不會帶來鹽分,否則海水落地將形成鹽鹼地,無法適應海水的作物會大量減產甚至枯死!也許這就是我們人類的幸事!不過專門為鹽鹼地開發的海水稻也即將普及,未來將有大量適合種植海水稻的鹽鹼以利用!
回覆列表
降水是從雲層落到地面的液體或固體水。從海面被風吹來的海水不是降水,風吹來的海水以及風暴潮湧來的海水肯定不是淡水,這些水會使農田鹼化,腐蝕建築物,不能算是淡水資源。
颱風雨是在臺風眼附近,由於風是強烈旋轉上升的,上升的氣流含有大量水汽,這些水汽上升到高空後變成雲,再被颱風甩到四周,變成的降水。這些水是海水經過蒸發後再凝結而變為雨水的,不含鹽分的,所以颱風雨帶來的降水與其他型別的降水一樣都是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