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作家恩出

    看到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我弱弱的糾正一下,駱駝平時是散養的,也就是說它沒有專門的蓬圈,即使發現一兩峰駱駝在蓬裡,那也是臨時停留在了馬蓬或牛蓬裡的。

    看到駱駝,或者是聽到駱駝這兩個字,我首先會想起我的父母和鄂托克草原上的人們,還有拉駝人和他的歌聲。

    我的自傳體小說《高原牧原》關於駱駝方面有這樣的描述:

    1959年秋天,在鄂爾多斯西部茫茫的毛烏素沙漠中行進著一支駝隊。前面走著一個駝夫,人們稱他為“拉駝人”。他身後跟著一峰高大健壯的母駝,高高揚起的脖子下掛著一支像小鐵桶一般大小的鈴鐺,一路上“鐺鐺、鐺鐺”地響著,好像在說:“都跟著我”

    在母駝旁邊跟著它的孩子,是一峰不滿週歲的小公駝。自由的伴隨在左右。後面還有六七峰駱駝,兩邊馱著滿滿的大口袋貨物。這些東西是從包頭帶來的。先坐大車上浮橋過了黃河,進入鄂爾多斯的達拉特旗,到了東勝人們休息一天開始繼續向西走,在杭錦旗車被陶勒溝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就只好坐等這支駱駝隊前行了,在庫布齊和毛烏素兩大沙漠之間穿行。

    騎駱駝走沙漠比坐車安全,因為有時遇到巨大的風沙會把不怎麼清晰的道路淹埋,車不僅因為走不動會困在沙漠中,沙丘被風移動形態發生變化,這還會讓人迷失方向,造成危險。而駱駝不管風沙有多大,它都不停的往前走,把主人安全的送到家。因此,跟駝隊走雖然慢許多,可在沙漠中行進,人們還是願意坐駱駝走。

    崗根塔拉還沒有小駱駝大,就跟著“大部隊”出發了,母親在隊伍中間一峰駱駝的搭架上抱著他坐著。走在駝隊最後面的年輕人是父親,他身穿退了色的舊軍裝,扎著武裝帶,挎著駁殼槍,和幾個鄂托克旗的工作人員跟著駝隊走在最後面。

    經過一天的跋涉,地上有草了,而且越往前走越多,花香也聞到了,還有一點兒水氣的味道。這說明離鄂托克旗最大的“城市”烏蘭鎮不遠了。這時,駝夫唱起了民歌《拉駱駝》,駱駝們也興奮了,忘記了一天的疲勞,也不低頭吃草,走的更快了。它們勤勞溫順,主人沒讓休息駱駝們會一直往前走,為什麼內蒙古西部有句諺語:“不要等駱駝走不動了,你還在它背上。” 這說明牧人們懂得愛惜牲畜。駱駝到了目的地才會飲水、食草,而且不用專門有人牧養。如果不用它馱東西外出,它們會一直在野外待著,不和牛馬一樣,需要回圈飲水。

    鄂托克的雙峰駱駝個頭比較大,騎它需要從小訓練,誰訓出來的跟誰走,因此,人們不會單騎陌生駱駝的,都是在駝夫帶領下外去,走前訓駝牧民會先讓它蹲下,把行李放在它右邊的柳條筐裡,然後騎上,牧駝人讓駱駝起身,下駱駝時要從左邊下。有時會遇到母駱駝暫時不走的情況,聽牧駝人說,這是它聞到了埋它孩子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因此,駱駝是非常聰明的牲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戴電話手錶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