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言生彬哥
-
2 # 令狐伯光
照理說,一個文化產業能否興盛成熟有著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官方政策扶持,資本商業的投資,平臺渠道和產業鏈的成熟,以及消費者觀眾的鑑賞觀,審美觀,消費觀等等,如此迴圈推動音樂產業發展。
為什麼當下華語音樂單單最缺的天才音樂創作人呢?因為中國官方的扶持限制還是可以,只要你不像皮幾萬作死,歌曲不沾違反法律的事情,基本不會有事。資本商業打造的綜藝節目太多了,中國觀眾城鄉差距巨大,對音樂的審美組成複雜,但由於擁有14億巨量的人口。
中國觀眾對於娛樂產業的消費,在2008年過後是迅速增長,節節攀升的!
如果不信,請回頭看一看徐崢電影《泰囧》的票房破10億,再到2017年吳京導演《戰狼2》的57億票房等等。2008年後十年的中國娛樂圈絕對不缺錢,娛樂圈更是不缺會賺錢的人。
華語音樂圈最缺的天才創作人是怎麼樣的呢?
答案很簡單,眾所周知當今世界流行文化由歐美奠定。影視遊戲相同,音樂自然也是一樣,歐美國家開創,奠定,發展再加上積累多少年。其深度,廣度、市場成熟度,渠道平臺,音樂型別等等,都是以歐美國家為首。
其他國家和區域一如影視方面,都是在學習歐美型別文化,學習融合本土化的過程。但學習絕非照搬的拿來主義,因為每一個國家國情和人民環境迥異。將歐美音樂型別照抄過來,普通大眾接受度不會高。當今世界越來越全球化,華人越來越西化,過程中會循序漸進,至少還不是在當下。
日本和歷史地位一樣,雖有學習歐美國家,但也有相當大優勢,音樂型別,漫畫動漫,影視和遊戲一直是亞洲第一。南韓流行音樂在2000年後才起步,電影在融合現實的黑幫警匪片成功,流行音樂主要集中在男團女團方面,最終走出一條通天大道。華語流行音樂,2012年前不再列出來,香港樂壇近一步的衰落,臺灣樂壇巔峰已經過去,華語樂壇中心從中國臺灣轉向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不算民族,民歌和戲曲等傳統音樂,一直集中在三個型別上面。
中國內地搖滾樂, 搖滾延伸,中國內地民謠樂,民謠延伸,以及港臺芭樂情歌和2002年後,學習周杰倫,陶喆等臺灣音樂人開創的R&B節奏藍調和新中國風音樂。
中國內地搖滾音樂(已經衰落),內地民謠音樂,在2012年《中國好聲音》近十年選秀當中,已經將三四十年的積累厚度,已經挖掘到了巔峰。
臺灣周杰倫,陶喆和王力宏等音樂人開創的節奏布魯斯,新中國風音樂也達到了巔峰。再要突破也不太可能,現在只是繼承而非突破。
華語樂壇未來能否爆發,甚至創造出中國自己的音樂型別文化,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相互競爭,甚至對外傳播文化軟實力。
關鍵便在下其他音樂型別的學習模仿,融合本土化的程度!!!
但當今歐美日南韓家流行的音樂型別,新R&B、新HIP,新HOP,新嘻哈音樂,新電音音樂等等!!!
可否有出現一位如2000年世紀之交,學習模仿,成功融合本本土化,開創奠定引領R&B節奏藍調,和新中國風音樂的周杰倫?答案正是沒有,學習歐美搖滾音樂,迷幻音樂,成功融合本土化的華晨宇。
融合日本島國唱腔,新中國風,挖掘民歌,戲曲和民族音樂的霍尊,再到繼承中國內地搖滾的梁博,繼承了中國內地民謠的陳粒等等。
與2000年左右的臺灣的天才創作人,周杰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五月天、蘇打綠、信樂團、曹格、戴佩妮、范曉萱、蔡健雅、陳綺貞,等等相比。
先不雲分析型別音樂的質量,專輯數量,光是創作人的數量上,便是遠遠不及。
這個時代華語樂壇最缺的是否正是天才般的音樂創作人呢?
-
3 # 風光水木火
華語樂壇這些年出了太多無病呻吟的歌曲!歌詞天馬行空!曲風另類!甚至有很多低俗的口水歌!作為聽眾也是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希望!華語樂壇群英薈萃!為什麼總是讓人恨鐵不成鋼呢?浮躁加銅臭味十足是當今社會病痛!急功近利是症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集體懷念以前的精典歌曲。那個年代的歌曲真誠不虛勵志教人求真務實……寫歌成名或許就是無心插柳的行為!現在唱歌就是為了出名!出名為了賺錢!賺錢可以炫酷享受生活!高人一等不接地氣!因此時代呼喚更多真善美的作品!
回覆列表
華語音樂缺的是原創,走心的歌曲。經典為何能長久,那是聽歌能引起大家心靈的共鳴,讓我們感受到震撼,像《把根留住》《萍聚》《渴望》《萬里長城永不倒》《祝你平安》等一大批經典。歌曲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讓聽眾淨化心靈,感受生活。而當下大多歌曲浮於跟風創作,無法讓聽眾投入感情,所以,個人以為,音樂是用心去創作,唱歌是用情感在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