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驕驄”絕句四首 蹀躞驕驄看杏花, 櫻桃會後暫還家, 煙波一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貫月查。 放眼澄江萬里秋, 飄然一葉似漁舟, 誰知水驛停橈處, 樓上珠簾總上鉤。 推篷看唱採菱歌, 十八王郞衣錦過, 遊女無須頻擲果, 從來丹桂近嫦娥。 (借用羅海東語,非其本意也) 蓮燭攜來照洞房, 宮袍新染麝蘭香, 得看天際歸舟畫, 應悟箜篌字兩行。 詩後有跋: “芝軒殿撰及第後,給假歸娶,以《秋帆歸興圖》索題,此玉堂佳話,世不數見者也。然畫中之景與本事頗不相應,融貫為難。餘老景荒疏,益不能著語,勉成四絕,姑以博粲云爾。河間紀昀題並識。” “白頭蕭散”絕句一首 白頭蕭散老尚書, 還踏香塵從玉輿, 自笑行裝先載筆, 詞林習氣未全除。 詩後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觀弈道人戲題,時年八十。” 十八年來閱宦途,此心久似水中鳧。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對弈圖。 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 哪似頑仙痴不省,春風蝴蝶睡鄉深。 紀曉嵐藏銅雀瓦硯 —王敏之 “銅雀瓦硯”,略呈銀錠形,縱30釐米,厚4釐米,黑灰色,陶質堅密細膩,硯面中部以下設有倒“凹”字形墨池。硯額碩大,滿刻題銘,銘文為一首七言長詩。詩文隸書,十九行,三十一句,計二百一十八字,這是紀曉嵐藏硯中鐫銘字數最多的一方,為1954年保定劉秀臣先生所捐獻,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銅雀硯銘為《閱微草堂硯譜》所遺者,現錄全文如下: 銅雀臺址頹無遺,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齊徵魯鼎甘受贗, 宋珍燕石恆遭嗤, 西鄰迂叟舊蓄此, 寶如商鬲周尊彝。 飢來持以易鬥粟, 強置之去不得辭。 背文凸起建安字。 額鐫坡谷諸銘詞。 平生雅不信古物, 時或啟櫝先顰眉。 他時偶爾取一試, 覺與筆墨頗相宜。 惜其本質原不惡, 俗工強使生瘡痍。 急呼奴子具勵石, 階前交手相磨治。 瑩然頓見真面目, 對之方覺心神怡。 友朋驟見駭且笑, 謂如方竹加圓規。 三國距今二十載, 胡桃油事誰見之? 況為陶家日作偽, 實非出自漳河湄。 諸公莫笑殺風景, 太學石鼓吾猶疑。 嘻!太學石鼓吾猶疑。 此銘雖長,但頗值玩味。銘文先說古物作偽與甘受偽欺之人古有之,繼而敘述此硯之來由,與紀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態度。從中似可使人領悟:古今作偽欺人者太多,為人不可不慎。 硯額長詩已收入《紀文達公遺集·詩集》卷十。此硯經專家鑑定,並非真正銅雀臺瓦,但確是紀曉嵐遺物。不過其硯銘,卻是由他人代筆寫的。 銅雀臺瓦,由於歷代文人爭相歌頌,使得身份大增,正因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製的贗品。王安石《銅雀臺詩》:“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詫虛名動世人。”王安石感嘆,世人因慕虛名,以致花費重金收藏的銅雀臺瓦硯卻多半是贗品。紀曉嵐就沒有這麼痴絕,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一味搜古獵奇,沽名釣譽。他在考慮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還特別注意該器物的實用性。他對“得一宋硯,雖滑不受墨,亦寶若球圖;得一漢印,雖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鑑賞家,大不以為然。面對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銘”的瓦硯,紀曉嵐沒有被唬住。“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終認為“瓦能宜墨,即中硯材,何必漢未央宮,魏銅雀臺?”所以才有被朋友們笑作是“方竹加圓規”的殺風景,不止這一回。《閱微草堂硯譜》載有一硯,硯銘雲:“石庵自江南還,以唐子西硯見贈。子西銘灼然依託,硯則真宋石也。礱而淨之,庶不致以銘損硯。”由此亦可見紀曉嵐高超的鑑賞水平。當然,他對石鼓文的懷疑當否,卻應另當別論。 硯額題詩左側,有行書“石庵鑑賞,嘉慶戊午六月”,右側有隸書“夢禪珍藏於聞妙龕”刻跋。石庵,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同山東諸城人。紀曉嵐鄉試座師劉統勳之子。乾隆十六年進士,由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諡文清。著名書法家,尤善小楷,與當時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紀曉嵐與劉墉關係極為密切。“嘉慶戊午”,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夢禪,即瑛寶,字夢禪,號閒庵,姓拜都氏,滿洲正白旗,大學士永貴長子。曾官筆帖式,三十歲以疾辭歸,以詩歌筆墨自娛,與劉墉為文字交。 另見徐珂《清稗類鈔·鑑賞》錄有“無錫王蓴農(蘊章)孝廉藏銅雀瓦硯,長一尺有半,寬八寸,其背書隱起產‘建安十五年造’六隸字,甚清勁,明郭無敬大書‘玉質金聲’四字於上,並有銘……”又有《張叔未藏王鐸銘銅雀瓦硯》:“真銅雀臺瓦,世不多有。嘉慶庚午年初夏,張叔未得王文安銘銅雀瓦硯於松江肆中。質極瑩潤,蓋濾泥為之。上有王鐸小楷書銘跋二,撰書刻俱精,可定也。”看來銅雀瓦硯真偽皆有,不過,真者寥寥,偽者比比也。
“蹀躞驕驄”絕句四首 蹀躞驕驄看杏花, 櫻桃會後暫還家, 煙波一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貫月查。 放眼澄江萬里秋, 飄然一葉似漁舟, 誰知水驛停橈處, 樓上珠簾總上鉤。 推篷看唱採菱歌, 十八王郞衣錦過, 遊女無須頻擲果, 從來丹桂近嫦娥。 (借用羅海東語,非其本意也) 蓮燭攜來照洞房, 宮袍新染麝蘭香, 得看天際歸舟畫, 應悟箜篌字兩行。 詩後有跋: “芝軒殿撰及第後,給假歸娶,以《秋帆歸興圖》索題,此玉堂佳話,世不數見者也。然畫中之景與本事頗不相應,融貫為難。餘老景荒疏,益不能著語,勉成四絕,姑以博粲云爾。河間紀昀題並識。” “白頭蕭散”絕句一首 白頭蕭散老尚書, 還踏香塵從玉輿, 自笑行裝先載筆, 詞林習氣未全除。 詩後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觀弈道人戲題,時年八十。” 十八年來閱宦途,此心久似水中鳧。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對弈圖。 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 哪似頑仙痴不省,春風蝴蝶睡鄉深。 紀曉嵐藏銅雀瓦硯 —王敏之 “銅雀瓦硯”,略呈銀錠形,縱30釐米,厚4釐米,黑灰色,陶質堅密細膩,硯面中部以下設有倒“凹”字形墨池。硯額碩大,滿刻題銘,銘文為一首七言長詩。詩文隸書,十九行,三十一句,計二百一十八字,這是紀曉嵐藏硯中鐫銘字數最多的一方,為1954年保定劉秀臣先生所捐獻,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銅雀硯銘為《閱微草堂硯譜》所遺者,現錄全文如下: 銅雀臺址頹無遺,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齊徵魯鼎甘受贗, 宋珍燕石恆遭嗤, 西鄰迂叟舊蓄此, 寶如商鬲周尊彝。 飢來持以易鬥粟, 強置之去不得辭。 背文凸起建安字。 額鐫坡谷諸銘詞。 平生雅不信古物, 時或啟櫝先顰眉。 他時偶爾取一試, 覺與筆墨頗相宜。 惜其本質原不惡, 俗工強使生瘡痍。 急呼奴子具勵石, 階前交手相磨治。 瑩然頓見真面目, 對之方覺心神怡。 友朋驟見駭且笑, 謂如方竹加圓規。 三國距今二十載, 胡桃油事誰見之? 況為陶家日作偽, 實非出自漳河湄。 諸公莫笑殺風景, 太學石鼓吾猶疑。 嘻!太學石鼓吾猶疑。 此銘雖長,但頗值玩味。銘文先說古物作偽與甘受偽欺之人古有之,繼而敘述此硯之來由,與紀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態度。從中似可使人領悟:古今作偽欺人者太多,為人不可不慎。 硯額長詩已收入《紀文達公遺集·詩集》卷十。此硯經專家鑑定,並非真正銅雀臺瓦,但確是紀曉嵐遺物。不過其硯銘,卻是由他人代筆寫的。 銅雀臺瓦,由於歷代文人爭相歌頌,使得身份大增,正因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製的贗品。王安石《銅雀臺詩》:“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詫虛名動世人。”王安石感嘆,世人因慕虛名,以致花費重金收藏的銅雀臺瓦硯卻多半是贗品。紀曉嵐就沒有這麼痴絕,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一味搜古獵奇,沽名釣譽。他在考慮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同時,還特別注意該器物的實用性。他對“得一宋硯,雖滑不受墨,亦寶若球圖;得一漢印,雖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鑑賞家,大不以為然。面對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銘”的瓦硯,紀曉嵐沒有被唬住。“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終認為“瓦能宜墨,即中硯材,何必漢未央宮,魏銅雀臺?”所以才有被朋友們笑作是“方竹加圓規”的殺風景,不止這一回。《閱微草堂硯譜》載有一硯,硯銘雲:“石庵自江南還,以唐子西硯見贈。子西銘灼然依託,硯則真宋石也。礱而淨之,庶不致以銘損硯。”由此亦可見紀曉嵐高超的鑑賞水平。當然,他對石鼓文的懷疑當否,卻應另當別論。 硯額題詩左側,有行書“石庵鑑賞,嘉慶戊午六月”,右側有隸書“夢禪珍藏於聞妙龕”刻跋。石庵,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同山東諸城人。紀曉嵐鄉試座師劉統勳之子。乾隆十六年進士,由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諡文清。著名書法家,尤善小楷,與當時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紀曉嵐與劉墉關係極為密切。“嘉慶戊午”,即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夢禪,即瑛寶,字夢禪,號閒庵,姓拜都氏,滿洲正白旗,大學士永貴長子。曾官筆帖式,三十歲以疾辭歸,以詩歌筆墨自娛,與劉墉為文字交。 另見徐珂《清稗類鈔·鑑賞》錄有“無錫王蓴農(蘊章)孝廉藏銅雀瓦硯,長一尺有半,寬八寸,其背書隱起產‘建安十五年造’六隸字,甚清勁,明郭無敬大書‘玉質金聲’四字於上,並有銘……”又有《張叔未藏王鐸銘銅雀瓦硯》:“真銅雀臺瓦,世不多有。嘉慶庚午年初夏,張叔未得王文安銘銅雀瓦硯於松江肆中。質極瑩潤,蓋濾泥為之。上有王鐸小楷書銘跋二,撰書刻俱精,可定也。”看來銅雀瓦硯真偽皆有,不過,真者寥寥,偽者比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