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加坡眼

    許多人從小說到大的“加油”五毛英文翻譯—— “Add Oil” ,終於被加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每三個月一更新,這次又加入了多達1400個新詞~

    萬萬沒想到,當年因為英語太差不懂怎麼說加油,才編的“Add oil”,如今竟然被官方承認了?!有種媳婦熬成婆的趕腳!

    其實詞典中還收錄過不少“中式英語”,下面來給大家列舉幾個~

    首先,當然是最最經典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現在已經被母語為英語的人廣泛使用。

    不過關於這個是否能被劃分到中式英語還有爭議。因為最早關於這個詞語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的美洲。

    emmm……突然有種自己孩子被搶了的感覺......

    不過下面這兩個詞,可是被《牛津英語詞典》承認是根正苗紅的中式英語:

    1. no can do(不可以)

    2. lose face(丟臉)

    所以,造個句,no can lose face是不是就是不可以丟臉的意思了?

    除了片語,當然也少不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單詞,比如“jiaozi”(餃子)!詞典中的官方解釋是,由薄面皮做成的新月形帶餡麵食,餡料通常是豬肉、捲心菜、韭菜等切成的細末,然後將其煎、炸、烤或煮。

    而正統英文中的dumpling則是可以指所有帶餡的食物,餃子、包子、餛飩、餡餅、湯圓等等等等。啊,突然好餓……

    “hongbao”(紅包):一種把錢放進紅信封裡的傳統中式禮物。在新加坡,紅包的英文說法是ang pow (發音:昂pao),是閩南語音譯過來的。

    “goji berry”(枸杞):一種鮮紅色的可食用漿果,在中國廣泛種植,某些維生素的含量很高。在此特別建議與時俱進的《牛津英語詞典》,以後還要加入這句解釋:90後頭禿養生人士必備時尚單品。

    除了中式英文,在2016年,也有19個新加坡式英文(Singlish)被加入到《牛津英語詞典》。其中包括“blur”,“ang moh” ,“shiok”, “sabo”,“HDB”,“Wet market” 等.........

    “blur”在英文單詞裡,原本有不清晰的意思。在新加坡當我們說一個人很“blur”的時候,其實是說這個人很迷糊,反應遲鈍。

    (標準用法:像魷魚一樣瞎)

    “ang moh”在新加坡就是指老外。閩南語中的 ang moh 指的是“紅毛”、或有著紅頭髮的白種人。

    新加坡有個地方叫宏茂橋,英文是Ang Mo Kio,字面意思就是“白種人的橋”。這個說法可能源於一位英國富商溫莎勳爵,他於19世紀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這一帶擁有大遍土地。

    而"shiok"就是很爽的意思。麥噹噹還推出過接地氣的“絕對爽”套餐~

    “sabo”則來自單詞sabotage,也就是暗中破壞的意思,在新加坡這個單詞也就是搞惡作劇。

    作為新加坡特有的建築,組屋HDB全稱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但是,如果去英美國家,你說我住HDB,對方一定一臉懵......

    而"Wet market"翻譯成中文是溼巴剎,也就是菜市場的意思啦~這個詞在東南亞都在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僅如此,大家最愛的“kiasu”(怕輸)也成功混入哦,在2015年2月11日,“kiasu”還光榮地成為了《牛津英語詞典》當日最熱詞語(Word of the Day)。

    除此之外,一些在新加坡常用的馬來語單詞也被加入到詞典裡。

    其中包括,“lepak”,“teh tarik”.......

    “lepak”意思是無所事事地閒著,形象點,就是葛優躺,當一條鹹魚~

    "teh” 就是茶的意思,“tarik"就是拉的意思,在新加坡,你點一杯"teh tarik",就會看到小販用兩個杯子把茶加上奶,倒來倒去.......其實就是傳統奶茶。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知名美食也被加入到了詞典中, “char siu”(叉燒),“chilli crab”(辣椒螃蟹),而可以吃到美食的“hawker centre”(小販中心)自然也沒有漏掉~

    除了上面這些真的可以說是單詞的“詞”,還有一些比較鬼畜的語氣詞也亂入了字典........那就是新加坡人最最最最喜歡用的“Wah”(哇)和 “lah”(啦)!

    來來,圍觀一下Singlish中博大精深的語氣助詞,can(能)的12種用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帥二進宮恆大為何沒有帶來意料之中的“青春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