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妙豆豆書屋

    遊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亦敵亦友的角色,運用得好它可以成為孩子的成長的夥伴;反之,會成為葬送孩子未來的毒藥。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遊戲是毒害青少年的兇手,這種刻板印象的造成是由於各種社會上的極端案例頻頻出現。

    網癮少年沉溺遊戲構造的虛假世界,慘死網咖的案例不絕於耳。當然這些過於極端的案例只能給予家長一些反思但不能作為自家孩子的直接參考。

    都說,家長和老師是孩子成長時期的引路人,老師和家長應該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正確引導孩子。

    那麼,如果您家孩子做出以下行為時,

    你們需要注意了!

    1 一放學回家就躲在房間玩手機,玩電腦

    2 沉迷遊戲,逃課,不睡覺也要去玩網路遊戲

    3 沒有時間控制,通宵玩遊戲、看小說、追動漫

    4 逆反、叛逆、自閉、焦慮、冷漠、沉迷虛幻,不願意現實交流

    5 長期上網性格轉變,變得暴躁易怒,難以溝通,和家長起衝突甚至發生暴力行為

    以上行為代表著您家的孩子已經沉迷網路,急需矯正。

    俗話說,病需對症下藥

    孩子沉溺網路其實有許多因素組成,缺少父母關愛、逃避現實生活、不敢面對挫折、家長的一昧指責與訓斥,遇到孩子愛玩遊戲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1 固定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可以讓孩子在某些空閒的時間給他一定玩遊戲的時間,不過可以在玩遊戲之前做一些事情,比如背20個單詞、打掃一下家庭衛生或者把作業做完,但是不應該一直把遊戲作為誘導,讓他明白玩遊戲的危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是第一位。

    2 不要因為玩遊戲而打罵他

    孩子愛玩遊戲的時期,一般在叛逆期,尤其是男孩子,所以家長要儘量的引導他,而不要一味的壓制他,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多多瞭解的他的想法,還可以給他聊聊關於未來的一些事的看法。教育孩子,從來不是打罵孩子就能解決的,其實男孩子愛玩遊戲,多在於學習上的事情太無聊,你可以讓他學英語、學程式設計,學完才讓他玩,至少比只玩遊戲好。

    3 孩子之間的攀比

    家長有時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不玩遊戲的,後來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玩遊戲,在這之前他也接觸過遊戲,但是後來不玩了,這就說明孩子交了愛玩遊戲的朋友,然後他為了融入他的小朋友圈,開始玩遊戲,開始對這個遊戲感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多和其他家長還有老師交流,必要時需要孩子斷掉這個朋友圈。

    4 尋找代替品

    雖然現代很多虛擬產品做得很真實,但是還是和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家長可以說破其中假的地方,降低孩子對虛擬遊戲的興趣。或者還可以給孩子買個籃球等,其他運動專案也是可以的,讓孩子多運動,鍛鍊孩子的身體。

    5 不要讓孩子看到遊戲

    讓孩子離手機遠一些,家長也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畢竟孩子還是挺聰明的,都會有不讓我玩你卻玩的想法,即使你跟他說得很明白,大人和小孩不一樣,但是孩子依然會產生這種想法,所以不要讓孩子看到手機電腦。

  • 2 # 荒野挑燈人

    說的誇張一些遊戲是一種新型毒品。由於移動裝置的普及和智慧化,現在孩子接觸到遊戲的機會越來越多,各種遊戲各種玩!其危害已經不容忽視!即便是成人也往往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因為打遊戲而家庭破裂的也不在少數,更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因為沉迷遊戲荒廢學業的!因此,大部分學校往往都是反對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老師卻帶領學生打遊戲,並以此作為一種獎勵這確實不妥!

  • 3 # 章魚老師就是我

    第一感覺,這又是一個搞混了獎勵與鼓勵的新老師。

    有一項經典的實驗,叫做巴普洛夫的狗。大體介紹一下就是透過情景與行為建立聯絡。很多家長採用獎勵的辦法來促使自己的孩子聽話,本質上與此實驗沒有太大區別。不可否認,短期內,透過這樣的刺激,孩子們能夠取得一定的進步。但實際上,隨著學生們對於刺激的反應減弱,會在未來對於原本應當要做的工作產生牴觸。老師邀請孩子在課餘時間一起打遊戲,偶爾為之,且不帶任何條件的話,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和教學掛鉤的話。這種方式則有待商榷了。原因如上所屬。當然,家長的舉報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家長要給教師以空間與信任,因為教師畢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因材施教成為必然。很多家長只是因為教師的教育方式與自己的不同,便橫加指責。這也是非常錯誤的。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千辛萬苦地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之後,隨著家長對孩子不負責任的一句指責而前功盡棄。又或者是好不容易幫孩子培養出的閱讀習慣,在家長眼裡卻成了不務正業。所以說,家長在教育方面,最好是作為教師的配合者,而不是教育的主導者。延展一下,孩子的需求一定不要一味的滿足,更不要一味的迎合學生。記住一點,“先是父母,才是朋友”。“先是老師,才是朋友”。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有足夠的“高度“,必須能夠俯視孩子。平視的教育,那不是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脾胃陰虛吃什麼人參?